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正文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事迹素材简短不畏困难(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事迹500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11 03:20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关于科技创新的素材事例 科技创新的事例有哪些?

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2、“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3、曙光5000A

曙光5000A属于超级百万亿次计算机,于2009年5月中旬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曙光5000A投入应用后,将为气象、海底隧道、环保、船舶、大飞机制造、汽车、建筑、钢铁、石油、机电、高校、科学院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计算服务,为城市减灾防震提供安全保障。

4、“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

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点火发射。

5、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岛素是牛的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牛胰脏中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调节糖代谢的蛋白质激素。其一级结构1955年由英国桑格(S.Sanger)首先确定牛胰岛素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关于科技名人的简短事例有哪些?

1、1942年,卞德培在上海中法中学读书,正值抗战时期,不断恶化的环境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8岁染上了肺结核,使卞德培升大学的梦想像瘪了的皮球,再也鼓不起来了。1945年7月,高中毕业后,几经周折,进了上海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当练习生。

银行的工作不算紧张,但生活的担子并不轻松,在此后的好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物价一天数跳,币值像断了线的风筝那样垂直下落,使他备感生活的艰难。尽管这样,他仍节衣缩食,从不多的工资中挪点儿钱出来,买些最喜欢的天文书。

被星空魅力吸引着的他,希望别人也能分享宇宙之美,于是走上了天文普及之路。1946年,他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科普知识小品,介绍日月食的原理和现象。接着,又大胆地写了第一本书,5万字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的殖民地》,讲的是一个假想的飞往月球的故事。

2、王选1976年夏,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

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3、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4、钱学森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与建设,受到阻挠和迫害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他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5、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关于科技名人简短事例素材

绘制新世纪科技蓝图,展现新时代学生风采!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改变人生,科技创造未来!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人生因创造而精彩,民族因创造而永恒!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有关科技创新的名人事迹

1、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Humphry Davy将铂丝通电发光,从此全世界都在期盼电灯的早日到来。然而,这一期盼就是78年,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向玻璃泡充氦气,用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没有财力开发这项发明。

2、1875年,爱迪生尝试用各种材料改良灯丝,以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1879年他以碳丝取代碳杆,灯泡的使用寿命达到了13个小时。这才使电灯得以普及。

关于 创新 科技 的名言

1、科技点燃梦想 创新成就未来

2、培养创新意识 再攀技能顶峰

3、科技创造 超越梦想

4、科技之光,创造未来!

5、注重科技 创造传奇

6、展开科学的翅膀 放飞科学的梦想

7、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崇尚科学,探索创新,挑战新科技

10、努力学习科学,迎接未来挑战!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有哪些?

1、李四光

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2、华罗庚

从小就有强烈爱国梦的数学家华罗庚,他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刻苦钻研用数学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3、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4、邓稼先和钱学森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始终保持一颗爱国心、始终走在中国武器制造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核和核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历史波涛滚滚向前,从不回溯,但无数闪光的名字及不朽的篇章、璨若星河。

5、于敏(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学家)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简短是什么?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的简短事迹如下:

1、何继善:

他最擅长的就是给地球做“CT”,他的“CT”结果为我国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就是何继善。

何继善,81岁,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国际同行评价: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之一。

2、刘兴胜:

激光器是先进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高功率激光器过去一直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要打破垄断,必须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叠阵”技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刘兴胜,就是这样的一位“破阵者”。

最近,刘兴胜和他的团队正在对“无铟化”叠阵的新一代应用产品进行测试,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收到了国内外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3、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简短的有哪些?

中国杰出科学家众多,此主要叙述袁隆平、南仁东、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等简短事迹。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2、南仁东。生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3、邓稼先。我国杰出物理学家、核科学家,放弃美国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研发了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4、钱三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创始人和奠基人。1948年,钱三强谢绝导师的挽留,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威胁,回到祖国开展原子能事业的研究,领导建成新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5、钱学森。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师从著名力学大师、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放弃美国优越条件回国开展导弹、火箭研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当代中国科学家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