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民国时期济宁的街巷名(济宁民国名人)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8 17:4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试探明清时期华北沿运城市夜市经济的繁盛——以济宁为例

2019级历史文化学院于腾 QQ:1241816358

摘要:随着明朝对运河的疏浚,明清时代的济宁成为运河边的一座经济城镇。在此交通位置下,济宁的夜市经济不断繁荣,对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外商入济与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明朝统治阶层也注重济宁的优势经济和政治中心地位,大力支持和引导夜市经济的发展,最终成就了明清时期济宁地区夜市经济的繁盛。

关键词:夜市经济 济宁 运河 明清时期

引  言

夜市,区别于“日市”,是指黄昏后到黎明前从事交易活动的买卖之所。政府对市场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夜市应运而生。它不断冲击旧有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达城市的衍生物。明清时期随着运河的广泛利用,处于运河沿运地区的济宁在其影响下,经济迅速发展,商税收入提高,出现了许多夜市,夜市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一、济宁的修建与运河的开凿

济宁在历史上称为任城、济州。“济宁之得名自元世祖至元八年改济宁府始,以其先五代时属济宁耳”[1]。元至元十六年,济宁府升为济宁路。与此同时,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济宁时留下诗句“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2]。此时济宁偏僻荒芜。后来元帝为发展漕运开挖济州河,先后以河海联运与河路联运两种途径向大都运送漕粮,位于济州河要冲的济宁变成北上河运的必经之地,济宁的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会通河开挖以后,济宁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

明朝时,皇帝下令疏浚大运河,罢黜海运漕粮,全由运河运输,不断减少漕运船只顺载货物的限制,济宁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明太祖下令“开垦成熟者,听以为业”“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全家还发北外充军”[3]。此外,明政府还蠲除了山东一些特殊年份的秋粮,这使得济宁的山东经济中心地位不断恢复。明永乐年间会通河畅通后,“南控徐沛,北接汶泗”,成为南北漕粮与商品运输的重要码头,济宁迎来了它的兴盛与繁荣。

入清后,康熙五十八年,出入济宁的人口“车者、舟者、负者、租者,日不下千万计”[4]。乾隆、嘉庆年间大批商人购买各地的货物沿运河至济宁。济宁“为山东河南河道总督驻地,政治地位的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5]。

二、明清时期济宁夜市经济概况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不断成长,夜市呈现出特殊的特点。经学者研究,“除都城外,明清夜市涉及其他府州城市24个(含临清与济宁),占总量的18.8%”“明清夜市突出表现之一为府州级城市夜市更为发达;多仰仗运河等水陆交通便利,汇集四面八方各色人等,社会各阶层也置身其中;夜市形态成熟、规模大、知名度与美誉度高”[6]。

济宁的街巷名称也是当时时代与经济的见证。济宁旧城外的商业和贸易区反映了济宁夜市的繁荣,如:鸡市口大街、布市口大街等。相同行业的商铺集中经营,形成了行业集聚分区经营的特殊格局,这正是夜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济宁通过运河集聚了大量南方的原木、竹料,两广地区和浙江的红糖、白糖,景德镇的精美瓷器,江浙地区的大量绸缎等,为其夜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物支持,济宁的百姓可以在夜市购买到各地的货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夜市经济的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人们描绘济宁的繁忙景象时曾说“四方往来,皇华旌节之送迎无虚日;南船北马,百货萃聚,繁华之习浸淫乡里”[7]。

夜市中也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于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相关研究发现“这些手工业也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都是小本经营,而且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经营十分灵活”[8]72。

三、影响试析

(一)对城市经济

济宁夜市经济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小商品生产者,济宁的商品交流呈现出频繁和活跃的繁荣局面。除此,“在城四乡还设有九个定期集市进行城乡商品的交换”[9]。这种大规模的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对农村经济

在夜市经济的影响下,周围农村也开始广泛种植各种经济农作物来获取利益。由于济宁的地理位置,棉花的种植广泛传播,培植技术不断提高。“嘉靖以后,‘河西之乡纺织之’,大兴纺纱织布;南边的滕县‘妇女辑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西边的定陶县‘所产棉布为佳,他邑皆转鬻之’”[8]71。济宁城中,开辟了专门的街巷用于买卖棉花与棉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经济形态。

各种经济作物中,烟草的栽种收益最为明显。乾隆《济宁直隶州志》中所记:“若淡巴姑之为物,始于明季,本产遐方,今则遍天下,而济州之产用于诸郡,齐民趋利若鹜无异”道光年间包世臣说:“济宁出产以烟叶为大宗,业此者六家,每年买卖至白银二百万两”[9]。“若淡巴姑”即为烟草英文的英译,从其烟草行业的收入中看出,在夜市经济的刺激下,济宁农村的烟草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

(三)对外商

明清时期,大量外商看到了济宁夜市经济的商机。他们在济宁地区集聚建立商业会馆从事经济活动,成为山东南部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并且带动了船行、车行等货物运输服务产业的发展。“闽广吴越之商持资贸易,鳞萃而猬集”[10],说明各地外商汇聚济宁的局面,其中包括了徽商、苏浙、闽广等各地商人。其中,康熙年间苏州船户戴氏来到济宁经营商业,开创了“姑苏戴玉堂”酱菜,不断发展成为大字号。外商的大量涌入带动了济宁地区的经济繁荣。

(四)对城市规模

济宁的夜市经济发展加之作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中心地位,入清之后,上升为直隶州,成为山东河南河道总督驻地。因商业的繁荣,济宁的城市区域继续扩大,道光年间“城内新增街衢62条,城外新增140条;城内开设有各种商业街衢”[5]。反映出济宁在夜市经济的带动下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发展。

四、国家政策对济宁夜市经济的影响机制

封建统治阶层基于不同程度的利益,对此时的济宁夜市经济采取积极的扶持与引导作用,对夜市经济具有较强的形塑作用,与盛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于济宁漕运,政府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允许夹带货品进行漕运。洪武年间“许运粮官船内附载己物,以资私用,今后准此令,官府无得阻碍”[11]。成化、万历年间,对其夹带的最高数额不断放宽。清代建立,“雍正七年规定漕船带货于旧额六十石外,夹带四十石,八年又规定漕船头舵工人每人准带土特产三石”[11]。道光朝上限极高。这一政策给予了济宁空前的发展机会,促进了济宁的整体经济发展,并且为夜市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货物物品支持。

明永乐年间运河通航后,济宁城外运河南岸与东岸成为经济的繁荣之地,具有明显的商业区性质,政府为了保护经济贸易,在该区域外修筑城墙,将其纳入城市范围。朱由校在位时,修建外廓,使济宁兼具政治与经济重心的作用,辐射了周围数县,带动了夜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济宁地方官也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夜市经济增长。明代时,曾为济宁地区脚行与脚夫定立“额价”,间接促进了货物运输的繁荣,为夜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清朝建立后,康熙年间济宁知州吴柽“本境土产之物皆不得征”“至于小车脚驴驮载负贩者,虽亦外来,而货物无多,资本有限……一概严为禁止,不许滥征”[12]。地方政府颁布行政法令对与夜市经济相关的货物课税、运输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为夜市经济提供了便利。

结语

当夜市现象在一定规模内逐渐正规化、模式化的时候,它将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经济形式——夜市经济。纵观整个古代社会,夜市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夜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温床;济宁地区加之运河的蓬勃发展,为夜市经济的发展助力;明清统治阶级的积极政策也对济宁地区的夜市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对现今中央政府大力提倡夜市经济,将其作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举措的大背景下,我们究竟如何保障夜市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参考文献:

[1]《济宁县志》卷2《建置志》.转引自张庆正.明清之际的运河与济宁[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03):91.

[2]  《文文山诗集》“过济州”.转录自李泉,王云.山东运河文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6:108.

[3]  《大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转引自王弢.元明清时期运河经济下的城市——济宁[J].菏泽学院学报,2005(04):71.

[4]  徐宗干:《济宁州金石志》卷五,康熙五十八年《大悲阁记碑》.转引自安作璋.山东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5]  安作璋.山东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6]  王茂华,张金花.明清城市与市镇夜市探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01):17.

[7]  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七《建置》一《官署》.转录自孙祚民.山东通史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439.

[8]  王弢.元明清时期运河经济下的城市——济宁[J].菏泽学院学报,2005(04):72.

[9]  魏梦太.试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城市经济[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11.

[10]康熙《济宁州志》卷8《艺文志》转录自张庆正.明清之际的运河与济宁[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03): 92.

[11]张庆正.明清之际的运河与济宁[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03):92.

[12]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六《赋役》转录自王弢.元明清时期运河经济下的城市——济宁[J].菏泽学院学报,2005(04):72.

济世安宁,我的家乡

小时候,总是有很多幻想,对于未来,也总是抱有很多的期待。长大了才发现,年少轻狂,是多么的美好而又有些许的傻。以前总是有很多的错可以犯,很多的路,可以重新选。而现在才发现,所有已发生了的,都再也回不去。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因为我对我的家乡,有着太深的眷念。那里有我的家人,我的亲朋好友,有我的过去,我的回忆。而现在才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如果。

济宁老城不大,雄伟的古城如今只剩下斑驳的一小段。穿城而过的老运河,流淌着老济宁绚丽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洸河、越河、府河…市内河流众多,明清时间商贸繁荣,运河沿岸的竹竿巷、宣阜巷、纸坊街等老街巷繁华一时,使得济宁获得了“江北小苏州”的称号。

济宁市内河湖众多,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过足迹。古南池就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记载了杜甫和乔羽,一古一现两大文豪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太白湖则是得名于李白的名号,济宁是李白的第二故乡,诗仙在这里居住了23年,太白楼至今仍矗立在古运河畔。

一条河、一片湖、一座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济宁城区虽然没有山脉丘陵,但济宁境内的名山大川,还是有很多:梁山、峄山、石门山、羊山、青山…

曲阜明故城,是济宁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国著名的古城之一,驰名中外的三孔景区,就坐落在古城里。

上九村是济宁最著名的古村落,也是山东省著名的石头村落。

每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都有着一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济宁也不例外。

当然,说到商业街,首推当然是太白楼路了,全程石板路,两旁商铺林立,这里还拥有着山东省最长的地下步行街-宗圣星光大道

江南春美食街、科苑路、济州老街是济宁餐饮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一定能满足你的味蕾。

太白路附近的核桃园,是老济宁最著名的小吃街,这里面犹如城市的秘境,期待着你去探索品尝。

当然,说到小吃,怎能少得了最具烟火气的夜市。济宁最著名的夜市莫过于创新谷集装箱小镇和仙营北里了。

每一座近现代时期的大城市,都有着一片民国建筑群,济宁也不例外。

济宁洲古建筑,古街,古巷,古地名?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有仍氏”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统一中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计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孔孟文化

以孔子诞生地曲阜和孟子诞生地邹城为主,代表景点有被称为中国书

法艺术宝库的孔庙、“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庙、孔府规模宏大,文物荟萃,是全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邹城代表景点有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

运河古迹

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过,自元代开始,管理运河的最高衙门就设在济宁,因而,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作为国家运输动脉的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孕育了济宁灿烂的运河文化。李白、杜甫在此携手漫游,饮酒赋诗;康熙、乾隆在此驻跸,题词作赋。

古运河、太白楼、铁塔寺、声远楼、王母阁、东大寺、岱庄教堂等景点星罗棋布于济宁城区,各具特色。

汶上南旺镇为“运河之脊”,建有号称“北方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岛在湖中、运河穿岛而过” 南阳岛上的古镇为运河四大古镇之一,店铺林立,商业繁荣,街巷为青石铺地,民居为青砖灰瓦,古色古香,颇具文化品位,是展现古运河生态和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载体。

始祖传纪

文献记载,炎帝曾在曲阜建立国都,因而,济宁一带曾是炎帝部族活动的区域。《史记索隐 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说炎帝“初都陈,后居曲阜”。《帝王世纪》也说:“炎帝都于陈,又徙鲁”。陈即今河南睢阳县。有学者认为,炎帝徙都曲阜之后,因先后与蚩尤、黄帝部族作战,后败退西部,其部族也随之迁于姜水流域,成为姜姓的始祖。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即今曲阜城东旧县村。北宋真宗皇帝为了纪念“黄帝生于寿丘”,于祥符五年(1012年)下诏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县城也迁往寿丘;并下圣旨,建起了1320楹的森森黄帝庙,名为“景灵宫”,以供春秋奉祀。

佛教渊源

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塔宫出土的佛牙、舍利子等佛教圣物,震动了国内外

佛教界,每年定期举行的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享誉海外。中都博物馆、供奉殿、大雄宝殿、汶上县城市规划展览馆、礼佛大道等建筑气势宏伟。汶上县宝相寺景区为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

水浒梁山

水泊梁山因《水浒传》而闻名天下,忠义堂、断金亭、黑风口、水浒寨、一关、二关等景点构筑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墙、扭头门、宋江井、疏财台、试刀石等遗迹诉说着英雄故事,左寨七英、双雄镇关、花荣射雁、逼上梁山等巨型石雕再现了当年好汉的风姿,大型唐三彩壁画《水浒英雄聚义图》、三十六天罡星雕像、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并称当代三大水浒艺术珍品。其中的《水泊梁山记》是著名书画大师范曾2002年专门为水泊梁山风景区撰写。形成了南有《岳阳楼记》、北有《水泊梁山记》的文化格局。

梁祝传说

梁祝故里在今微山县马坡一带,郭沫若根据清人焦循《剧说》中有“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的记录,曾派员来济宁嘉祥了解情况,但因《剧说》中所记的祝英台墓地点不准确,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尚未设置微山县,今墓碑所在地属济宁县与邹县交界带。1952年,修浚白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见天日,并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当地保存。1976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又一次复出。梁祝墓碑立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可以说今微山马坡——邹城峄山一带就是上演这幕中外闻名的爱情悲剧的舞台。由于梁祝故事与生具有的平民性质,主人翁不可能载入正史,这就决定了它在民间流传的历史命运。因而,对其真实的发源地长期以来语焉不详。

山水风景

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每年盛夏,湖中数十万亩荷花竞相开放。古朴的民风,错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千顷荷花与蓝天、碧水、野鸭、苇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乐园,成为度假休闲的绝妙去处。邹城有天下第一奇山——峄山,北衍泰山之灵秀,东引凤凰诸峰,西瞰微湖烟波。它以岩石迭垒,幽洞玲珑,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的独特个性,与五岳之首的泰山斗美,故有“岱南奇观”之称。

北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北湖位于济宁市区南6公里处,集游乐、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养殖于一体,是山东省新兴的旅游观光胜地,被誉为鲁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199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北湖水面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四倍,水面宽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盛夏时节,万亩荷花竟相开放,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

自1992年起,连续多年举办荷花盛会,海内外宾朋云聚于此,观湖赏荷、泛舟垂钓。

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度假区位于曲阜市、邹城市和泗水县交界处,距曲阜市区仅20公里,距日东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出口仅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尼山是先师孔子的诞生地,历史独有,文化独具,资源独占,地位独享。尼山拥有多处反映孔子生平和文化的遗迹,其中近千年历史的尼山孔庙和书院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夫子洞、孔子圣水湖、颜母祠、智源溪、扳倒井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尼山层峦叠嶂,林木茂密,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尼山孔子圣水湖,储水量约1.12亿立方米,烟波浩渺的水面与连绵起伏的山峦交相辉映。尼山物产丰富,农产品、水产品等绿色天然,手工制品特色浓郁,农家乐修学游、民俗体验等项目蓬勃兴起。

天下汉碑半济宁

济宁是发现和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数量多,价值高。目前,已知的汉碑刻石藏量多达40种,其中汉碑21种,刻石19种,主要收藏于济宁汉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嘉祥武氏祠。梁山杏花村附近的碑文等。一个地区发现和保存这么多两汉碑刻,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之最。

山东省济宁市区的特色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方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纵观济宁城区的许多地名,可以窥见大运河哺育繁荣济宁之一斑。

一、以管理运河的官署机关命名的地名

察院街,以抚、按察院得名。旧时有南北二街。察院街为明代察院街、南察院街系清代河道督察院驻地。厅门口街、厅西街,以运河厅官署得名。道门口街,以清代运河道署(俗称道衙门)驻地得名。

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以清代总督河院署得名。鼓手营街,以清代河院、河道两署设官用乐队驻地而得名。临清卫街,以卫守备而得名。清代临清卫守备署曾在济宁境内辖47屯户村庄,其署衙驻此街。小教场街,以演兵场而得名,是清代济宁卫守备署(俗称卫衙门)的操练兵马场所。御米仓街,以运河漕运存放皇粮的官仓得名。

二、以店铺、厂房等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

运河的畅通,各地商贾云集,济宁城为“百货萃聚”“万户往来”的商都大市,各业兴盛,由于一些行业市场集中在一条街上,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如竹竿巷,以编织出售竹器、竹货而得名;姜店街,以黄姜商贩货店得名;馓子胡同,以油炸馓子而得名;果子巷,以售干鲜果品而得名;鸡市口街,以鸡鸭市场而得名,因与鸡屎谐音,后雅化为吉市口街。驴市口街,以牲畜交易市场而得名;柴禾市街,以买烧柴市场而得名;瓷器胡同,以售瓷器而得名;炉坊街,以铁炉、银炉作坊而得名;纸坊街,以造土纸作坊而得名;糖坊街,以制糖作坊得名;皮坊街,以熟皮制革、皮货加工作坊而得名;打绳巷,以绳经坊得名;大油篓巷,以制作不同类型的油篓而得名;箔市街,以苇箔、苇席市场而得名等等。

三、以桥梁、涵闸、码头、河埠而命名的地名

越河北路、越河南路,为分流运河水而挖越河得名。小闸口上河西街(小闸口北)、小闸口下河西街、大闸口河北街、小闸口街、大闸口街,均为运河河闸得名。西外河涯、坝口街、顺河门外街、顺河门街、南岸街,均以运河得名。河湾街,以靠运河,河岸弯曲而得名。河晏门街也是以运河得名。

四、以名人胜迹得名的地名

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七十二街门之称。元代之前,城区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分布城关各处。自运河畅通后,伴随着商贸业的兴旺发达,宗教文化也相继涌入,更兼清康熙、乾隆屡次南巡,几度驻跸济宁,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名人、胜迹相关联的街巷地名。

如城隍庙街,明洪武二年曾建城隍庙,城隍系司管地狱之神,以庙得街名;皇经阁街,原名三元宫,俗称三皇庙,明代建修一座收藏《玉皇经》的阁楼,故名;天仙阁街,俗称奶奶阁街,以阁得名,明代曾修建天仙阁一座,清代称天妃阁;枣店阁街,因此处开设枣店较为集中而得名。还有半截阁、财神阁、文昌阁、三官庙街等。

渔山书院街,又名北方大街,以明代渔山书院得名;鼓楼街,以明代鼓楼得名;皇棚湾街,相传康熙皇帝南巡,曾以此靠船登岸扎皇棚驻跸;龙行胡同,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曾于坝口登岸,经过本胡同,故得名。

20年前济宁运河城是什么路,附近的街巷叫什么名字?

20年前的济宁运河城是什么路?

20年前也是太白路,和现在一样,

附近的街巷叫阜桥,就是现在运河城后面的街区小区。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