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传统艺术,它也是文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具有神韵而富有美感的文字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书法名家,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很多,比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黄庭坚,苏轼,柳公权,董其昌,米芾,欧阳询,怀素等人。他们不但有着极高的书法造诣,而且其经典代表作也是流芳百世,使得后人争先模枋。那么这些书法名家们,都有哪些传奇的小故事被后世所传颂呢?
王羲之赠字给卖扇婆婆
王羲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也是无数书法爱好者的敬仰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传奇故事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就是他曾经在集市上看到一个老婆婆卖扇子,但却生意惨淡,无人问津。他便想到办法帮她,说扇子上没有字,是卖不出去的,自己可以提字给她,然后便在扇子上写了几个大字。但由于是行书,所以显得有些潦草,而老婆婆又看不懂,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就告诉她,将自己的名字告诉买扇子之人必有收获,她照做之后果然扇子被一抢而空。这也说明当时他在书法界的知名度已经家喻户晓了。
怀素芭蕉叶当纸刻苦练字
怀素刻苦练字的故事,想毕许多人都知道。因为从小家里比较穷,而他又很勤奋刻苦,所以在没有纸张的情况下,他便想起用巨大的芭蕉叶练字。于是在院子附近种了许多的芭蕉树,当树长大之后,他便利用树叶在上面练字,由于他的坚持不懈和刻苦的精神,从而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成为书法名家。
另外,还有柳公权拜师的故事,以及欧阳询为了看一块石碑上的字,彻夜不眠,流连忘返的故事。这些书法名家痴迷和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非常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20字左右?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二十字左右
王羲之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