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故事 > 正文

名人袁隆平的故事手抄报(名人袁隆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5 16:35 来源:淘名人 阅读: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内容如下:

1、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过去,在我们中国,许多人在忍受着饥饿,常常有了上顿没下顿,吃不饱饭。

2、而年少时的袁隆平看到这番景象意识到,中国要强大,必须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农业,是重中之重。于是,他立志要改变现状,让所有人都有饭吃。袁爷爷为中国的贡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3、今天的我们不用担心饿肚子,每天可以快乐地和家人一起吃饭,在学校无忧无虑地成长,是因为有像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用一生在追求与奉献。他们是值得我们认识、尊敬并学习的伟大的人。

4、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他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5、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袁隆平院士亲眼目睹吃不饱饭的样子,自己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袁隆平院士走过一地荒芜,却在中国人的心里种下了一片可以安心乘凉的“稻田”。

杂交水稻之父的手抄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手抄报。

工具/原料:画笔、彩纸

1、在手抄报的正上方写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文字,表达手抄报主题。

2、在手抄报的左下角画出袁隆平爷爷在田间工作的场景。

3、在手抄报的右下角画出杂交水稻的卡通图。

4、在手抄报的左上角画出一碗米饭的简笔画。

5、最后在手抄报的空白处画出文字框,并写上有关的文字。这样,一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手抄报就制作完成了。

简单的袁隆平手抄报怎么画

袁隆平手抄报图片: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袁隆平人物手抄报怎么画

袁隆平人物手抄报画法如下:

第一步,画上上面画上一个条幅,打上底色,准备写标题。

第二步,画好的条幅中写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标题。

第三步,右边画上一个一碗米饭的画面,装饰一下。

第四步,左下角画上袁隆平院士的卡通画面,点明主题。

第五步,右下角画上一束水稻装饰一下,烘托主题。

第六步,空白地方,用文字写上袁隆平院士的介绍,手抄报就画好了。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男,汉族,生于北京  ,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水稻研究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

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

袁隆平的手抄报五年级内容带文字

袁隆平手抄报画法如下:

工具/原料:白纸、铅笔、彩笔。

1、首先我们在上方写上主题“袁隆平”。

2、左上方画上袁隆平爷爷的肖像。

3、左下方画上一个农民伯伯抱着一捆稻子。

4、右上方画上丰盈的粮仓。

5、中间画上一个云彩样式的内容框。

6、右下方画上一个书卷样式的内容框。

7、然后在右上方内容框里写上“袁隆平”。

8、内容写好后,这幅袁隆平手抄报就画好了。

典型人物事迹手抄报关于袁隆平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