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人为祖国奉献的例子?
1、罗阳
罗阳(1961年6月29日-2012年11月25日),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终年51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2年11月26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习近平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雷锋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3、周鑫
周鑫,男,30岁,重庆市涪陵区人,生于1979年1月6日。200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8月重庆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于涪陵区致韩派出所工作,2004年2月于涪陵区敦仁派出所黔靖街社区警务室工作,2008年11月于敦仁派出所工作。
有人手持利刃在闹市街头疯狂行凶,他勇敢地用身体挡住其去路;鲜血从左胸喷涌而出,他紧咬牙关穷追不舍,洒下一条40多米长的“血路”,近千名群众自发前往吊唁前一天晚上在人民西路壮烈牺牲的敦仁派出所民警周鑫。
扩展资料:
为国奉献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为国奉献,哪怕粉身碎骨。
现代少年为国争光的例子,求俩个!急急急
1、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2、熊倪
熊倪在参加2000年奥运会之前,曾有过因失手而仅获银牌、铜牌的经历。当时18岁的熊倪,真正体会到了竞技运动的残酷。是自己天分不够吗?不是。是自己不够刻苦吗?也不是!他想,也许这就是他的命。他甚至不想再跳水了。
此时,一直支持他的父母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母亲以默默无闻的关心表达她一如既往的爱,父亲告诉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话虽短,却发人警醒。就是这句话,伴随熊倪走过了痛苦和失败,一直鼓励他登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跳水金牌的领奖台。
奥运归来,荣誉与掌声都有了,熊倪还开办了自己的服饰公司,有人建议他急流勇退。但中国跳水的状况熊倪最清楚,2000 年中国奥运金牌榜需要他的加入。然而,复出的困难是明摆着的。停训近一年,熊倪长胖了不少,要恢复状态,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而且,复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如果比赛砸了,要面临“英雄变狗熊“的尴尬。关键时刻,又是他父母深明大义,帮他顶住种种压力,鼓励他再度为国争光。
重上跳板之路是异常艰苦的。熊倪体质并不好,大运动量的训练使他几次体力透支,险些晕倒在游泳池里,但熊倪咬牙坚持了下来,在他心里,燃烧着熊熊的爱国之情,他只想早点恢复状态,捍卫中国跳水的荣誉。
回想起自己四次参加奥运会夺得3金1银1铜的历程,熊倪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是他们鼓励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热爱的跳水之路。教导他具有一拼到底,永不言败的精神,使他圆了多年的梦想。
3、徐悲鸿
徐悲鸿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
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1915年徐悲鸿再次赴沪,在友人帮助下,在“暇余总会”(当时的赌场)一隅借住,刻苦创作,同时到夜校学习法文。他画了一匹马,寄给审美书馆馆长高剑父。其弟高奇峰十分赞赏他的画艺。这时,徐悲鸿虽考取了震旦大学,但无钱进学,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资助。后又结识了康有为,得有机会观摩康所收藏的碑帖。并在艺术观上也受到康有为的影响。
1917年徐悲鸿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秋返北京,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结识陈师曾。1919年赴法留学。在著名画家达仰的画室学习素描,1921年去德国,就学于画家康普的画室,次年归巴黎。1925年经新加坡回国。第二年春,他再去巴黎,又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临画,游历瑞士,意大利。
1927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33年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利时、意大利及苏联展览。抗战时期,将自己作品带到南洋,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展览,并将全部收入捐献给祖国难民。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徐悲鸿和一批著名教授去南京,遭到徐悲鸿拒绝。解放后他被邀请为中国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全国政协代表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1952 年在病中,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献国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岁。国家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他一生创作作品达数千件,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於他写马的画卷。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
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
青年一代为国贡献的例子有什么?
1、莫锋
志愿者莫锋,2003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在非典疫情肆虐之际,他毅然放弃到深圳工作的机会,第一个报名参加共青团中央等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到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防疫站从事志愿服务。服务期结束后,莫锋决定留在大草原。对此,他的家人难以接受。“我的父母已经两鬓花白,身体也大不如前。
我的内心深深牵挂着父母。可是我想说,爸爸妈妈,请理解你们的儿子,儿子想留在一个最需要他的地方,为他所热爱的人们,为他所热爱的生活,为他所热爱的事业去努力、去奋斗!”莫锋说。
2、刘红春
“雪域高原的护路神”刘红春,扎根“生命禁区”川藏线十余年,为了摸清路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在120公里的路段走了300多个来回,相当于绕地球两周。
记录整理了2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面对困难和艰险,青春独有的冲劲、闯劲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拗,是助他一飞冲天的有力翅膀。
3、谭铁牛与妻子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谭铁牛,与妻子双双向英国雷丁大学递交了放弃该校终身职位的辞职书。在1998年初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登上了回国的班机,踏上了报效祖国的无悔之路。
回国后,谭铁牛主持研制的智能轮椅作为优秀成果参加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果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技术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4、许树强
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广大医护人员的斗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吴应珍
云南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乡老寨村委会则郎小学乡村教师吴应珍,拿出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品,把自己和家人的衣服送给孩子穿……
“山里的孩子也有梦想,我要帮他们实现梦想。”这就是吴应珍朴素的人生观,也是她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最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