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湖北省名人 > 黄冈市名人 > 浠水县名人 > 汤化龙简介

汤化龙

(民国时期政治家)
更新时间:2019-07-27 11:43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汉族,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与立宪派首领梁启超关系往来密切,民国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汤化龙

别名:字济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蕲水(今浠水)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18年

职业: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立宪派人士

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

主要成就:光绪年间进士

代表作品:《违警律释义》、《游美日记》、《蕲水汤先生遗念录》

性别:男

人物简介

2

汤化龙,著名立宪派人士。清朝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后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自请资送留学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曾与同学组织留日教育学会,出版《教育杂志》。1908年秋毕业回国:任湖北谘议局筹办处参事。次年当选为谘议局副议长,复被举另议长,积极参与发动请愿速开国会运动。1910年赴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被推为会议主席,参加各界代表第三次请愿。后与谭延闿、蒲殿俊等谋作第四次请愿,未果。翌年6月再次晋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二次会议,猛烈抨击“皇族内阁”,参与发起组织“宪友会”。10月武昌起义后,即时应变,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一说通电系革命党人借其名所发)。继与胡瑞霖等拟定《都督府组织条例》,又获任政事部长,争权夺势,引起革命党人不满,旋改其为编制部长。汉阳失陷,随黄兴往上海。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委以法制局副总裁。辞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概述

3

汤化龙(1874年-1918年),字济武,汉族,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著名立宪派人士。清朝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后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自请资送留学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曾与同学组织留日教育学会,出版《教育杂志》。1908年秋毕业回国:任湖北谘议局筹办处参事。次年当选为谘议局副议长,复被举另议长,积极参与发动请愿速开国会运动。1910年赴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被推为会议主席,参加各界代表第三次请愿。后与谭延闿、蒲殿俊等谋作第四次请愿,未果。翌年6月再次晋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二次会议,猛烈抨击“皇族内阁”,参与发起组织“宪友会”。10月武昌起义后,即时应变,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一说通电系革命党人借其名所发)。

继与胡瑞霖等拟定《都督府组织条例》,又获任政事部长,争权夺势,引起革命党人不满,旋改其为编制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平

4

汤化龙(1874.10.19——1918.9.1),字济武,湖北省浠水县南凉乡牛黄垱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与立宪派首领梁启超关系往来密切,民国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始入家塾读书,从季父汤聘尹学科举之业,因其读书刻苦,学习成绩突出,深得前辈的喜爱。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其以县试第一名成绩补县学附生,但因其家再次遭遇不幸,被迫弃学设馆教书,帮助家中度过经济难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使王同愈读其所写的文章大为赞赏,遂录取为官费廪膳生,并保送其至张之洞所创办的著名黄州经古书院深造。从师于周锡恩、姚晋圻,在名师的指点下,淹贯古今,尤精古文词,为书院优等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之死

5

汤化龙何至于要被刺杀?

1915年(民前四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名记者黄远庸被革命党人狙杀于美国旧金山都坂街上海楼菜馆,三年之后,一度做过民国众议院院长、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的汤化龙(字济武)又被革命党人刺杀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唐人街途中,一时间,海内外舆论大哗。不过,在国民党美洲支部的革命党人看来,包括刺杀黄远庸在内,“皆在诛锄袁世凯之走狗,以卫共和,而彰天道,其爱国精神,殊堪敬佩”(冯自由著:《革命逸史》第三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一版,页378)。然而问题在于,汤化龙其人究竟是不是“袁世凯之走狗”?即便是的,又何至于要遭到这样的政治暗杀?无论如何,刺杀之手段,难掩其中的血腥,有悖于政党竞争之原则,正如曾琦(慕韩)在同年9月4日日记中所言:“盖汤氏之为人,固有不足取者,然要是吾国之新人物,贤于旧官僚远甚,且政党竞争,自有其轨道,出以暗杀,殊非所宜,吾于是叹党祸之日烈矣”(陈正茂等编:《曾琦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