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朱树屏简介

朱树屏

更新时间:2019-08-27 07:42

朱树屏号叔平,字锦亭,山东昌邑人。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代水产科技人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朱树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昌邑县北孟乡朱家庄子村

出生日期:1907年4月1日

逝世日期:1976年7月2日

职业:海洋生态学家

毕业院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主要成就: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先驱

代表作品:原生动物实验法

人物简介

2

朱树屏,号叔平,字锦亭,1907年4月1日生于山东省昌邑县北孟乡朱家庄子村。家境贫寒,衣食不继,甚至行乞。6岁为外祖父收养,就读于外祖父任教的小学。毕业后考入县立乙种蚕业学校,后又升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全部公费上学。他聪敏好学,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奋发上进。毕业后得同学资助去济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公费培养中学数理师资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的数理专科。他学习成绩优异,各科成绩均为全级第一,蜚声全校。当时有不少昌邑同乡劝他在省府谋职,但他表明自己的志趣:“从教,不从政。”1928年毕业前夕,“五卅惨案”爆发,日寇炮火打进校园。他随校内守军退出城外,奔抵临时省府泰安,沿途父老死伤无数,惨不忍睹,他悲愤填膺,立志发奋图强,救国、救民于水火。经教育厅派到临清省立第十一中学,后转益都省立第十中学任数理、英语教员,深受学生爱戴。教书期间他涉猎益广,深感学海无涯,决心继续深造,于1933年考入中央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朱树屏(1907年4月1日~1976年),号叔平,字锦亭,山东昌邑人。

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代水产科技人才。

1928年,毕业于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数理专科。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获理科学士学位。

1934年~1938年,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36年,出版了《原生动物实验法》(自然科学社)。

1938年9月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在英国海产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淡水生物学协会主席、伦敦大学皇后学院水产生物研究室主任F.E.弗里奇(Fritsch)教授指导下开始研究浮游生物。后转入剑桥大学,修完了动物、植物两系的课程,又修了生物化学系课程并于1941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45年,任英国普利茅斯研究所研究员、英国淡水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科学救国

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树屏随中央研究院迁到广西阳朔。1938年9月,他考取庚款留学。国难当头,对于是否赴英留学,他踌躇不决。当时,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号召:“抗战固极艰苦,战后建设事业更是艰巨,因此必须固守研究岗位,做战后的准备。”为战后建设计,他决意出国深造。离开香港时,朱树屏站在船上看祖国大陆渐渐远离,潸然泪下。事后,他愤愤地写道:“食犬吐之食,勿忘其臭。忍辱负重,以庚款锥刺骨,效勾践,学韩信,许身报国,共肩建国大业时,再聚首联欢。”从此,“科学救国”的梦想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抵英后,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学习,修完了动物、植物两系的课程,又修了生物化学系课程,业余和假日全部投入实验研究工作,成绩卓著。1942~1945年,任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英国淡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期间,研究成功了17种藻类培养液的配方,即以他的姓命名的“朱氏培养液”,其中“朱氏10号”是后

展开阅读全文 ∨

鞠躬尽瘁

5

1947年,国立山东大学童第周教授受校长赵太侔之托,函请朱树屏到青岛创建和主持水产系工作,任教授兼系主任,借聘期为一年。当时,该系刚刚成立一年,基础十分薄弱,朱树屏同年7月到职后,将从英国带回的有关海洋、水产科研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及一些实验设备赠送给了水产系。同时,朱树屏制定发展规划,在水产系成立了渔捞、养殖、加工三个专业组,还争取到实习调查船;又经多方努力,聘请到戴立生、王以康、王贻观等多位教授和讲师康迪安、辛学毅等先后来到水产系任教,使当时全国惟一的四年制本科水产系初具规模,并成为国立山东大学重要学系之一,并培育出了中国首批大学本科水产专业人才。

1948年9月,在国立山东大学的借聘期满,朱树屏被调返上海动植物研究所,不久带队出海到舟山渔场进行海洋调查。离青时,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全体同学到码头挥泪送别。1949年1月,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一、二、三年级全体同学又长函敦请朱树屏教授返青执教,

展开阅读全文 ∨

攻克难关

6

1951年海带南移青岛后,在中港试养成功,但在附近许多海区生产的海带,达不到商品规格。朱树屏和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1952年冬至1953年秋的调查与对比,确认是营养贫瘠问题,并于1953年冬率先在太平角开展了海带施肥养殖试验,验证了氮肥促进海带生长的作用,终于确立了今天以大面积泼洒施肥法为主的海带瘠区施肥养殖方法,从而在北方广大贫瘠海区养出商品海带,其成果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

1956年,在朱树屏等领导下进行的海带南移浙江试验成功后,海带养殖迅速发展。1957年,全国南部沿海海带养殖试验点有118处之多;其后,江、浙、闽、粤大面积生产试验均获成功。为解决生产所需大量人工幼苗,1957年6月水产部将这个关键课题交给朱树屏。为赶季节,没有试验条件,他就因陋就简,带领科技人员在临时赶建的玻璃房和山洞里,全力投入试验。1958年2月完成试验和理论探讨,7月利用自然光源、流水控温的自然光育苗室

展开阅读全文 ∨

死而后已

7

朱树屏身负重任,兼职较多,但毫不居位自尊,始终坚持与科研人员、学生同甘共苦,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他的办公室也是起居室,为了工作,经常在此过夜。他倡导因陋就简搞科研,亲自教科研人员研制仪器设备。他学习、工作惜时如金,常说:“我的时间不是以日、月而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很少休星期天和节假日,常因工作忙随便买个烧饼在办公室干嚼,办公室备有一张行军床,有时就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过夜。除深夜回家休息,很少在家停留,三个子女的抚养教育和家务操劳都落到夫人王致平身上。在外出途中的汽车上或火车上也不闲着,不是看就是写。他生活简朴,一直是布衣布鞋,有时穿补丁衣服,满足于粗茶淡饭。他常说:“对工作要高标准,对生活要低水平。”有人说:“朱所长真不像在国外多年、世界知名的博士、学者。”所里备有吉普车,他是一所之长,但外出办公常骑自行车,很少坐车。“文化大革命”中,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1967年,北京的“外调”人员提审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8

朱树屏的主要成就是以创新的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微细结构,根据其在进化上的意义,明确了一些浮游植物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分类系统,修正了前人的工作。其中以对裸藻(Euglena)的研究最为深入,首次阐明有的裸藻有星状色素体,并指出具多个颗粒状色素体且无蛋白核者是裸藻中进化最高级者;并更正了前人对藻体微细结构观察的错误,从而依进化顺序整理了裸藻的分类系统,将41种裸藻重新订正为16种。他的这一出色成就,受到国际同行们(如:M·Gojdics,1953)的重视与赞扬。

角毛藻属(Chaetoceros)共包括200种,前人将其分为16个组,但各组的特征常出现交叉混淆。朱树屏与其合作者发现它们之间的色素体呈现明显的系统进化特征,于是按形态构造的进化程度建立3个亚属,亚属下按进化顺序再分组,改正了过去的人为分类系统。他共建立了3个角毛藻亚属、发现了属于鳞孔藻(Lepocinclis)和裸藻属的20个新种、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年表

9

朱树屏,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

1907年4月1日 生于山东省昌邑县。

1934年 中央大学生物系毕业,理学士。

1934—1938年 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38—1941年 于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学习和工作,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45年 任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雷兰克斯特研究员,英国淡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英国淡水生物学协会水产化学部、浮游生物部主任。

1946年 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47—1948年 历任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山东大学水产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8—1951年 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 1951—1976年 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原农业部水产实验所、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

1960—1976年 兼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

1950—1976年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