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贺声洋简介

贺声洋

更新时间:2019-09-03 14:14

贺声洋(1905—1931,一说1902—1938年),湖南临澧人;1924年加入国民党,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任副营长、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后在第9军任少校营长,后调任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副队长,后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30年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学生总队长,主持日常工作,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军长,1931年,在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被错杀(一说1936年病逝于上海,时年36岁);新中国成立后,贺声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贺声洋

外文名:heshengyang

别名:贺家振,号靖亚,又名沉洋、贺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临澧官渡桥新桥村

出生日期:1902(一说1905年)

逝世日期:1931年(一说1938年5月7日)

职业:原中国工农红军12军军长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论日俄战争》、译有加仑元帅的军事著作及小说《我的大学》

人物简介

2

贺声洋(1905—1931,一说1902—1938),又名沉洋,字靖亚,原籍湖南临澧夹山镇官渡桥新桥村(今属石门县),早年毕业于本县余市乡高小及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4年初,由林永言(大元帅府军政部科员)、石盛祖(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介绍,加入国民党;由谭延闿(驻粤湘军总司令)保荐,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第2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少尉排长,中尉区队长,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团上尉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任第34团第2营上尉副营长;第34团改为叶挺独立团,任第2营代理营长,后在第9军第1师贺龙部任少校营长。9月中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由第9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组成北伐军左翼军,肃清湘西之敌,会师武汉;此时,贺声洋调任北伐军左翼军宣传队(队长周逸群、黄埔二期)副队长;10月,贺声洋奉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9年初夏返沪,在中共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贺声洋(1905—1931,一说1902—1938),族名贺家振,别号靖亚,又名沉洋,笔名贺佛;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渡桥新桥村;声洋祖辈务农,家居澧水支流道水河边,父亲贺兴财,字福桃,农闲时节兼营船业,同时开窑挖煤,烧制石灰。由于持家勤俭,致富有方,不久就成为拥有田土70余亩的小康人家。少年时代,声洋就读于离家不远的临澧县佘市乡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石门中学,后考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4年,声洋由国民政府民政部科员林永言、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石袒盛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由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保荐,报考广东黄埔军校;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一期共在全国招收500名学生;当时,石门县共有贺声洋、王尔琢、郑洞国三人报考,均金榜题名,感情格外亲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著作

4

贺声洋避居在上海期间的主要活动是译著和个人著述,他主要译作有加仑元帅的军事著作和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我的大学》等;他个人的著述《论日俄战争》等也是介绍苏维埃政权自十月革命以来英勇抗击日寇武装干涉及领土掠夺的斗争经验。

贺声洋留下的二、三百万言的文字著作,曾给故乡亲友赠送多部;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熊越群先生,就保存过五部。

人物相关

5

据黄埔一期生郑洞国在《我的戎马生涯》一书中所说,当他于4月份到达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时,见到了石门同乡兼好友王尔琢,还见到了另两位朋友:“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青年名叫贺声洋,也是我在石门中学读书时的同学。”另一位是黄鳌。

郑洞国在文章中称:“第一期同学中,对我思想影响较大的是王尔琢、黄鳌、贺声洋三人。我们都是湖南同乡,又曾在一起报考军校,思想也比较接近,故入军校后感情格外亲密,情同手足;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上课、训练的间隙,坐在黄埔岛临江的树丛中讨论政治问题。谈话的题目一般都是当时的时局和国民革命的前途等等。我们在讨论中难免经常发生一些争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彼此都从未因此产生过任何隔阂。那时除我以外,他们三人又都是共产党员(但身份不公开)。”

据郑洞国说,自黄埔一期毕业后,他就再没见过贺声洋:“贺声洋则听说曾去苏俄留学,回国后因犯“立三路线”错误而受到党内严厉处分,不久又患了肺病,他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