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杨匏安简介

杨匏安

更新时间:2019-09-09 17:33

杨匏安 (1896-1931) , 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1918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诗选自序》和一组旧体诗,消极遁世的悲情心态,跃然纸上。虽然他在回国之初,登家乡后山,见一新坟有感而发,写下直抒人间正气、鞭挞旧社会腐恶的短篇小说《王呆子》,颂扬贫农青年手刃村霸,为父姐复仇;然而,王呆子还是不得不入山为盗,结局仍是悲剧式的。此外,他的诗文大 都不掩饰内心落寞。《诗选自序》称:“不佞少而颓唐,学殖荒落,乃谬以诗文辞见称朋旧;实则近日逃心空寂,不敢有志斯道。”表明他心如死水,波澜不兴,有如道家禅佛,不敢以诗言志,去起“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了。他在同年发表的旧体诗,更是充满着万念俱灰的情调。如“人闲只合看云坐,世乱聊为带雨耕,我已无心问哀乐,残蝉何事倚高鸣?”(《消夏》)人在不得意、百无聊赖的时候,往往借诗酒浇愁,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杨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态正是如此。如“把酒乐斯须,偷闲静里娱,相逢皆作客,不醉且行沽。”(《同无庵、都休饮酒》)“相见拼一醉,归去独陶然。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杨匏安

别名: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31年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太阳社发起人

代表作品:《西洋史要》《地租论》

人物生平

2

1896年11月,杨匏安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杨匏安的父亲富祥,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母亲陈智,出身于华侨官商家庭,精工针黹,秉性刚强,受过旧式教育,爱好诗词书法。富祥在匏安童年时就病逝了,留下孤儿寡妇,靠陈智的手艺维持生活,虽然家境贫寒,她却不愿受娘家嗟来之食。旧社会贫富悬隔的现象,在杨匏安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满世道的种子。杨匏安从小就在他母亲膝上跟着她诵读诗词古文,后来他自称;“幼时颇有诗癖”。这大半是出自他母亲的熏陶。

童年时代,杨匏安在本乡恭都学堂上学。他最崇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一类人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常使杨匏安吟诵不已。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诗文写作,早露才华,时常受到师友亲朋的夸奖。后来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文词见称朋旧”。可见他少年时代,在学校邻里间已颇有文名了。小学毕业后,家里卖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广东中华新报》是当时广州一家规模较大的报纸。社长容伯挺,是李大钊、林伯渠的朋友,中国留日学生反袁世凯组织——神州学会的成员。在北方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家报纸从1919年6月起,增设《通俗大学校》副刊,以介绍西方新思潮和科学知识为宗旨。杨匏安密切关注广东学生运动的发展,从5月21日起,写成《青年心理讲话》,在该刊连续登载一个多月,意在引导学生,在爱国运动中健康成长。6月至8月,他又在该刊发袭近3万字的《美学拾零》,介绍了柏拉图、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哈特曼等十多位西方著名学者的美学思想,可说是我国最早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思潮的文章。

1922年2月26日,广东青年团创办《青年周刊》,由杨匏安撰写创刊《宣言》,署名“夕ㄢ”。《宣言》公开向读者宣告:“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因为它“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最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刊阐述

4

1919年,杨匏安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从俄、德等国的世界革命风暴和“五四”运动中,深切体会到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另方面,他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受到启发,使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思想境界,朝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大步迈进。从i919年5月下旬起,至同年12月底止,在广州“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期间,他奋笔疾书,为《广东中华新报》写了八九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广东中华新报》是当时广州一家规模较大的报纸。社长容伯挺,是李大钊、林伯渠的朋友,中国留日学生反袁世凯组织——神州学会的成员。在北方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家报纸从1919年6月起,增设《通俗大学校》副刊,以介绍西方新思潮和科学知识为宗旨。杨匏安密切关注广东学生运动的发展,从5月21日起,写成《青年心理讲话》,在该刊连续登载一个多月,意在引导学生,在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文集

5

文言小说《王呆子》

1918年春夏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十多篇散文笔记和一篇文言小说《王呆子》。小说写的是一位绰号王呆子的少年,为其父姐复仇的故事。王呆子的父亲和姐姐,为恶霸郑某迫害致死,呆子却自愿到恶霸家为佣,服侍主人唯恐不周,邻里皆不齿其为人。恶霸也以呆子愚騃可欺,不加戒备。第二年清明节,呆子随主人入山扫墓,乘主人拜祖之际,骤举锄头将恶霸击晕于地,徐取怀中利刃,剜出仇人心肝,拜祭父姐,然后入山为盗。杨匏安在小说结尾写道:

论曰:豫让吞炭,渐离击筑,悲且壮矣!然兹二人,国士也,其为此,固宜。若王呆子者,阘茸猥琐,未尝闻古人义,乃驱于天性,激于怨毒,忍死含垢,卒推刃仇家,其“愚”宁可及哉!郑氏多行不义,丧身竖子之手,其货财妾媵,后且皆不保。君子于此,窃有感焉!

《西洋史要》(翻译)

1919年6月至8月发表在《广东中华新报》的《通俗大学校》副刊上。

《世界学说》

1919年7月至年底发表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评价

6

要大力弘扬杨匏安烈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为中华民族奋斗终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央党史研究会主任刘益涛评)

杨匏安烈士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优秀历史人物的典范代表。(珠海市哲学学会执行会长何石村评)

特别是在这个(1924-1927)国共合作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他能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行动。(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曹仲彬评)

家庭成员

7

杨匏安的母亲陈智,香山古鹤村人,出身华侨官宦之家,知书识礼,左右手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杨匏安父亲杨富祥家道破落,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她生下9个孩子,只养活杨匏安一人。陈智中年丧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抚育唯一幸存的儿子杨匏安的身上。杨匏安参加革命工作,她认定这是正义的事业,倾力支持,在革命遭到挫折的时候也义无反顾。无论在广州,还是在上海,她利用自己年老不太引人注意的条件,接待和掩护过大批革命同志,被称为“革命母亲”。杨匏安多次被捕,她深知革命的艰险性。1931年,杨匏安再次被捕时,焦虑不安的她已感到儿子生还无望。当接到儿子从狱中传出的纸条上写着“缝纫机再穷不可卖去”、“不可接受他人钱物”等至嘱时,终于流下泪来。坚强的她,在儿子遇难后回到广州,后来把孙子们一个个都送到革命队伍中去。杨匏安的母亲陈智1941年病逝于香港。

杨匏安的庶母关秀英,原是杨匏安母亲陈智的陪嫁女。她勤劳善良,一家人都非常尊重她,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8

由珠海市纪委与香洲区委、华发集团共同建设的珠海北山廉政文化公园,公园所在的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是杨匏安的家乡。北山廉政文化公园是在原社区公园基础上,结合珠海社区公园升级改造,增添入党宣誓墙、杨匏安红色家庭介绍和家风故事雕塑、第一届中央监委成员介绍等红色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成休闲与教育高度融合,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优秀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熏陶,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公众活动平台。公园以杨匏安等革命先驱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理论家、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学习杨匏安等人的革命精神,学习其清白廉洁做官,堂堂正正做人的高尚品质。

1986年11月,珠海市为纪念杨匏安诞辰90周年,隆重举行杨匏安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暨塑像落成典礼。杨匏安纪念铜像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海滨北路香炉湾畔,由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

杨匏安陈列馆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村杨氏大宗祠西侧。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珠海市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