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何庆芝简介

何庆芝

更新时间:2019-10-01 13:47

何庆芝,飞行器构造与结构力学专家,航空航天教育家。1957年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弹道火箭专业。1958 年主持研制并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在疲劳断裂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取得显著成绩。他从事高等教学五十多年,先后开出近二十门课程;编写和翻译十多本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培养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何庆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汶上县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1999年5月4日

职业:构造与结构力学专家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

主要成就: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

代表作品:《疲劳裂纹张开载荷的计算及其应用》

简介

2

何庆芝,飞行器结构力学家。

山东汶上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

曾任交通大学、北洋大学助教,清华大学讲师。

1952年后,历任北京航空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为创建我国弹道导弹专业作出了贡献。

1958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

1974年以来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获得成果。撰有《考虑超载迟滞效应的一个新模型》、《疲劳裂纹张开载荷的计算及其应用》等论文。

基本资料

3

何庆芝,1917年10月12日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古城村。六岁开始读私塾,两年内读完了《论语》、《孟子》等四书。1926年随父亲去东北,在延吉龙井村成城小学读书。龙井村是中、日、朝混居的小镇,成城小学是当地名流集资兴办的,师资、校舍、设备等在当地是一流,故他在那儿受到了较好的基础教育。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整个东北,为了逃离日本人的统治,1932年他随全家到了天津,随后考上了著名的南开中学。不久,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又入侵华北大地,学校上课时经常被日本侵略军演习的机枪声所扰乱。真是华北之大,无法放一张平静的书桌。1935年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何庆芝也积极参加了护校下乡宣传等活动,从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1937年“七七”事变时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部分校舍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学校迁到重庆。正在山东老家过暑假的何庆芝得知后,经南京、武汉到达重庆。很快与原南开的同学在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4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他随清华航空系全体师生转至新成立的北京航空学院,被任命为副教授并担任飞机构造教研室副主任,直到1956年。这个时期何庆芝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飞机构造专业的建设工作,他与其他教师合作很快翻译出了《飞机设计基础》和《飞机结构力学》俄文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作为当时的教科书。

为适应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北航在1956年底开始筹建火箭、导弹专业,1957年初学校正式调何庆芝筹建弹道火箭设计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何庆芝率领了一批年青的教师,开始在我国前所未有的现代火箭技术领域艰苦跋涉,为中国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教育事业开拓奠基。

那时最困难的是这一领域无任何资料和经验可借鉴,加之时间太紧,马上要向学生开课。何庆芝把火箭技术体系分成若干组,把全体教师也按这个体系分组,使教师们既要全面了解技术系统,也要求他们每个人各专攻一个方面,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快的培养人才的途径。1957年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历

5

1917年10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古城村。

1927-1932年在吉林延吉成城小学学习。

1933-193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37-1939年在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1939-1943年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学习。

1943-1944年任成都航空研究院管理员。

1944-1946年任重庆交通大学航空系助教。

1946-194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助教。

1947-1948年任天津北洋大学航空系助教。

1948-1952年任清华大学航空系讲师。

1952-1999年任北京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5月4日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6

1何庆芝.考虑过载迟滞效应的一个新模型.航空学报,1981,2(2)

2何庆芝副主审.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指南.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85

3《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编辑委员会(何庆芝为航空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4何庆芝,郦正能,寇长河,杨元杰.表面裂纹超载迟滞效应的研究.北京航空学院学报,1985(3,总34)

5何犹卿,郦正能,寇长河,何庆芝.缺口根部小裂纹疲劳扩展特性及闭合效应实验研究.航空学报,1991,12(2)

6何庆芝主审.应力强度因子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7何庆芝,郦正能合编.工程断裂力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8华玉,何庆芝,郦正能,寇长河.约束开裂复合材料层合板本构关系的近似解.固体力学学报,1993,14

9何庆芝总审(第3册主审).军用飞机疲劳、损伤容限、耐久性设计手册.中国航空

展开阅读全文 ∨

坚持教学和科研

7

何庆芝同志近60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他一贯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重视教材建设,仅在北航工作期间就先后开出了十几门课程,亲自主持并参与编写和翻译了10多本教材,如《弹道火箭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飞机结构力学》、《工程断裂力学》等。近来启用的《航空航天概论》已被教育部认定为21世纪的重点教材。

文革后他受命担任飞机设计教研室主任,在恢复教学秩序的同时还组织教研室教师承担了许多科研课题,在国内率先将损伤容限方法应用于飞机结构设计。他先后主编或主审了近10本手册,其中有6项分别获得航空、航天部级一、二、三等奖,其中《飞机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手册》等两项获一等奖。他还主编和撰写过多本飞行器方面的专著,如“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之一的《飞行器》一书,即是他在八十高龄以后的成果,他亲自编写的火箭部分已完稿,对其他同志编写的部分都给予字斟句酌的推敲,甚至有的全部重写。就在他逝世前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

《航空学报》

8

《航空学报》从1965年创刊,何庆芝同志就担任《航空学报》编委,特别是他在担任《航空学报》主编期间,为提高《航空学报》质量及其发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功绩卓著。《航空学报》能够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主持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以及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委、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及北京市等组织的历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连续多次获得很高的荣誉,是和他的领导和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担任《航空学报》编委,每次都按时参加二个月一次的编委审稿会,认真细致地审阅稿件,并热情地参加审稿讨论,直到他不幸逝世时,他手里还有4篇《航空学报》的稿件,其中3篇刚刚签署了意见,还有一篇未来得及审阅就与我们永别了。

任职

9

何庆芝同志先后曾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航空学报》主编,北航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还长期担任弹道火箭教研室以及飞机设计教研室主任,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评价

10

何庆芝同志1956年为落实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建立喷气和火箭技术的目标,在北航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弹道火箭专业,并任首届教研室主任。1958年,火箭教研室的师生自行设计的我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发射成功,受到了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我国航天战线上的许多高级技术骨干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

何庆芝同志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他为人谦和、坦诚、胸怀宽阔,平易近人,从不计个人恩怨;他治学态度严谨,文章从不轻易发表;对学生的业务学习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堪称严师,而在生活思想上关心爱护,无微不至;他一贯克己奉公,严于律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生活作风极为朴实。何庆芝同志堪称为知识分子的楷模,曾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党员和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