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赵博生简介

赵博生

(革命烈士)
更新时间:2019-10-07 20:30

赵博生(1897年—1933年)原名赵恩溥,河北省黄骅县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到1931年在冯玉祥部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牺牲,时年36岁。2009年,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赵博生

别名:赵思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黄骅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33年

职业:无产阶级军事家

毕业院校:保定军官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

人物生平

2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黄骅市腾庄乡慈庄,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房基为青砖砌筑,砖墙基设芦苇隔碱层,7岁入本庄私塾。1914年他读完私塾,此间他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决心要改造社会,立志要救国救民。1914年经其叔叔赵以立介绍在保定军官学校旁听,半年后考入该校第六期正规班学习。1917年赵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皖系军队中当见习官。直皖战争后,他又转入直系,担任无线电中队长。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又落到奉系军队中。在苦闷焦灼中,他听说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于是又欣然投入冯玉祥的部队。

1930年,反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失败,冯玉祥主力被蒋介石收编。赵博生痛恨军阀混战,不愿屈从,决定率领特种兵旅教导大队摆脱军阀的控制,建立一支真正为老百姓打仗,为救国救民而战斗的爱国军队。官兵们一致推举赵博生为司令员,成立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入汉中,开辟革命新路。但在部队到达东江口时,遭遇土匪武装袭击,因寡不敌众,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3

宁都起义后,为了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为真正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武装,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部队开往苏区的石城秋溪、龙冈、横江及瑞金壬田镇、九堡镇、沿坝(位于云石山乡)等地进行整编。这支刚刚起义过来的部队,虽然改称为红军,可是官兵们在思想、行为上,仍然表现出旧军队的许多陋习,不习惯红军生活,受不了红军的严明纪律约束,影响了部队官兵关系及战斗力。赵博生对此极为重视。带头拥护党对这支部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改造,积极协助党组织和政治委员做好干部战士的工作,而且经常深入部队,与下级官兵同甘共苦,加强交流。

红五军团经过整编,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逐渐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赵博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他认真研读了大量无产阶级革命书籍,深有感触,深受启发。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虽然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苦于没有引路人,自己摸索,奋斗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4

1931年国民党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和季振同等爱国将领,成功领导了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最伟大的士兵暴动宁都起义。

1932年在配合红军一、三军团的反“围剿”作战期间,赵博生改任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红五军团成立一周年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令嘉奖赵博生,并授给他一枚红旗勋章。

人物评价

5

1933年毛泽东得知赵博生牺牲后说:“赵博生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的凤凰山为宁都起义将士题词时说:“以赵博生等同志领导的宁都起义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1年在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孙毅评价赵博生说:“赵博生在宁都起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他起义就不可能这么顺利。”

后世纪念

6

1933年1月,为了纪念赵博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下令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上建造了博生堡,朱德亲笔题写了博生堡三个大字。赵博生的遗体被安葬在他领导起义的宁都县城,至今江西省宁都县县城还有赵博生烈士墓。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该堡被国民党拆毁,堡内的《纪念赵博生同志》碑刻被当地群众秘密抢救回家保存下来,珍藏在馆。博生堡于1955年按原貌重建。朱德亲自题写了“博生堡”三字,嵌于堡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也重新拟写了纪念赵博生烈士碑文,立于堡内,博生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