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浙江省名人 > 宁波市名人 > 鄞州区名人 > 朱复戡简介

朱复戡

更新时间:2020-01-11 10:46

朱复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朱复戡

别名:朱义方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2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1989年

职业: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主席

毕业院校:上海市光明中学

主要成就:《静龛印集》

代表作品: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

概况

2

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济南、泰安,80年代返寓上海。历任政协山东省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

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佛教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职。1989年,上海成立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任名誉主席。同年逝于上海。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1922年出版的《静龛印集》由吴昌硕题写扉页。后又出版《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书法生涯

3

朱复戡五岁时,父亲命其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砖上练字,因为清水在青砖须臾即干,干了再写,便于反复练习。朱复戡幼年时懒,最怕磨墨,所以用青砖,免却磨墨之苦。六岁,从翰林王秉兰学习《说文解字》和《史记》,后又学其《石鼓文》。七岁为上海怡春堂写春联,每对两块大洋,而当时的吴昌硕先生的对联润格是四块大洋。有“七龄神童朱义方”之称。十二岁为日本船写“丰田丸”;为宁波阿育王寺写“大雄宝殿”横匾。

青年时朱复戡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时年17岁,为最小的会员。吴昌硕称其为“小畏友”。

1919年,在北泥桥北京路瑞康里朱宅,一个自称姓张名爰,刚从日本学习绘画回国,在上海“九华堂”看到朱老先生的字画,十分心仪,特来投师。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大千。当得知朱义方是一位刚刚二十还不到的年轻人时才作罢。

神童朱义方的名字引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张蹇叟(美翊)的注意,又得知也同为鄞县人,便四处打听。一次在波宁同

展开阅读全文 ∨

金石生涯

4

朱复戡先生一刻不停地在艺术悬崖峭壁上披荆斩棘,奋力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朱复戡先生既天资睿哲,又博识覃思。为研艺理,他宵旰夜寐,夜以继日,上穷商周秦汉魏晋,下逮隋唐宋元明清,于艺术真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无论金石书画,古诗古文古词,青铜古玉,无不精详。兹举一例:泰山刻石历经两千余年的磨劫,仅余九个半字,朱先生极痛惜之,至到先生晚年,凭积年所学,殚精沥血,力复全文223字,引起海内外轰动。还有后来峄山刻石的复初原貌,先生所做的都是前代人所未能及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个世纪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一批批青铜器、古玉器的出土,对古文物的辩识、考证、研究,也相应需要象朱复戡先生这样的大师,是时代产生了朱大师,同时朱大师也融入了这个时代,献身了这个时代。再举一例,秦诏版的出土,如果没有大师的卓识,谁能知此为何物,或许作为废铜扔进熔炉。朱先生临写秦诏版,无有能匹者。秦二世诏版短

展开阅读全文 ∨

绘画生涯

5

朱复戡先生的绘画,仅就《朱复戡金石书画选》观之,人物画有《关羽》、《锺馗》、《李清照》等,山水画有《泰山云步桥》、《双烛峰》、《西海群峰》等,花鸟画有《牡丹》、《荷》、《梅》、《秋菊》等,禽兽有《鸡》、《鹏鵾》、《鹤》、《相马图》、《熊猫》等,题材广泛,意境深邃。写意或兼工带写的作品中,写实的形体与写意的神采相互交融,取西画之长,不失为道地的民族形式的中国画创作。马公愚评价他的国画之“独癖蹊径”,在于以篆书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各种体材,“高古雄丽,冠绝前人”。在每幅画上都作一首相关内容的诗题字,以诗配画,富于内涵,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朱先生与刘海粟早年结为挚友,两人先后旅法归来,朱先生应聘为上海美专教授,讲授金石书画。刘海粟主张贯古通今,融会中外;朱先生尤致力于弘扬民族艺术传统,上海美专是建于民国初年富于开创精神的学校,引进西方绘画,也造就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好国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朱

展开阅读全文 ∨

篆刻生涯

6

朱复戡先生,一生的篆刻作品难以胜数,尚存印拓近两千张。传世的篆刻集,早年的有《静龛印集》,中年的有《复戡印集》(为缪城汪统刻),晚年的有《朱复戡篆刻》。

朱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早年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两人都是诸艺兼擅博通该洽的大师,吴昌硕直到四十五岁之后,作篆刻方蜕变成熟;朱先生十六七岁便发表篆刻、出版字帖。吴昌硕多番推崇奖掖过他,介绍他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推荐出版了《静龛印集》,自此一生遨游于艺术殿堂的最上层。

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先生二十五岁,是一部早期代表作,其中有些印尚沿袭明清印风,但也已注目于战国和秦汉遗迹,开始作古玺、拟汉印。《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完成于五十岁那年,是一部中年时的力作。一部在印坛上崛起高标典范之作。1986年亲自审定出版《朱复戡篆刻》,以中晚期作品为主,也编入一部分早年之作。可据以探究其篆刻创作发展概况。先生还用笔写印,留下大量作品,在他故后,徐葳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年表

7

一九零二年一岁九月三十日,旧历八月二十九日生于上海。乳名阿兰。后取名朱义方,字百行,号静龛。

一九零六年五岁在父亲朱节镛的指导下,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甑(俗称练字砖)上写《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

一九零七年六岁从东北籍翰林王秉兰习《说文解字》,写小篆、石鼓文。

一九零九年八岁二月,在上海怡春堂扇笺庄写春联廿余幅,被购一空。春,写石鼓文集字联,款署“七龄童子朱义方”,被吴昌硕誉为“神童”。

一九一零年九岁入“上海湖州旅沪公学”读小学。

一九一一年十岁被寄居其家的戴季陶剪掉辫子,被迫“革命”。此时,居上海凤阳路三家园。

一九一三年十二岁为宁波阿育王寺书“大雄宝殿”擘窠书匾额。

一九一七年十六岁下半年,在黄楚玖创办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现场挥毫表演,写石鼓文集字联,仍然款署“七龄童子”,“神童”名声大振。是年,扫叶山房出版《全国名家印选》,收有篆刻印章。

一九一八年十七岁春,从师浙江三杰之一张美翊。夏,书石鼓文

展开阅读全文 ∨

结缘济宁

8

这是上世纪的事,50年代中至80年代初的三十年间,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寓居山东泰安。但济宁各方人士,几乎无人知晓,直至我73年赴泰拜朱复戡见大师。

朱复戡先生谈话时常称吴昌老(吴昌硕)、刘海老(刘海粟),我们尊其习惯称‘朱复老’。老先生说过,“朱老”在南方与“猪猡”谐音,先生虽不介怀,我们应予尊重。

我1973年因酷爱书法,由广东某科研单位改行调往济宁工艺美术厂工作,该厂同事们以临摹古画出口为主,其题诗、图章是我必做的,于是在该厂工作的若干年间,我自费频繁地跑泰安,在朱老教诲下迈步‘苦乐人生’。

诗词代表作

9

白头吟

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须先通字学

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

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

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

浸淫于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举目但觉远处请揽镜忽诧头毛白

欲登造极学到老孜孜一生为衣食旧时未尝重艺人艺人那能免穷迫

而今时代已变迁百花齐放万民悦应将平生心得事尽贡所学献祖国

我为人人人为我顿开茅塞天地阔(此为七十年代稿)

白了少年头

鹏举勉人莫等闲吾头竟尔等闲白莫嫌锋烛老残兵犹向康庄迈步越

代简孙叔璠

十年轻过万重山千里雁书一日还欣羡古稀同砚友安详健步天衢间

焕乎寰宇掀蓬勃白了吾头竟等闲何日重来游旧地惊看处处换新颜

答种魁夫

吾耄矣故旧叹凋零四顾茕茕无强劲八方济济慰生平无限艳阳情

题画虎

墙头踞猛虎舞爪逞凶狂乍覩惊人魄原来纸半张

题画黄山迎客松

苍松矗地绝黄尘冷对浮云忘岁辰闻到人间天地易满怀欢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