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余亚农简介

余亚农

更新时间:2020-01-16 22:15

余亚农(1887~1959),安徽寿县下塘集(今属长丰县)人。余亚农祖开荒垦殖,后习文事。父亲余海门精于文墨,教书之余,率子女躬耕习文。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余亚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寿县下塘集(今属长丰县)

出生日期:1887

逝世日期:1959

信仰:同盟会

反清革命

2

清朝末年改行新军制,于安庆设立安徽武备练军学堂。余亚农长兄余申甫及次兄余丹甫均去就读。武备学堂改陆军小学后,在兄长的影响下,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余亚农考入该校。两年后,徐锡麟任安徽陆军小学堂会办,暗中号召推翻清廷专制政权,余亚农受其革命思想的启蒙。陆军小学毕业,升入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两年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学习。在此期间,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研究时事,抨击时弊,经吴禄贞介绍于宣统二年(1910年)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前夕,余亚农受吴禄贞之命,去汉阳联系湖北新军起事。在汉阳,因起事日期尚未最后确定,乃离鄂返皖,进行联络。时值合肥光复,其次兄及孙品骖等人在合肥大同书院成立军政府庐州分府,余亚农前去襄助。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柏文蔚任革命军第1军军长,驻浦口、徐州一带。余亚农被推为全椒民军司令,复应聘为第1军训练处代理处长。

追随国父

3

民国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凯篡国,余亚农亦随第1军被解除职务,调入刚成立的保定军校学习。民国2年7月,孙中山组织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独立。柏文蔚组建安徽讨袁军,自任总司令。余亚农闻讯后离校南下,投入讨袁淮上军张孟介(汇滔)部任营长。9月,“二次革命”失败,袁军接连发出通缉令,严密搜捕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人,张汇滔、郑赞丞护送孙中山避居上海,余亚农亦追随张汇滔逃亡去沪。当时,合肥王亚樵正因组织社会党反对军阀而被迫出走上海,余亚农与王亚樵在庐州军政分府曾经相识,乃随王亚樵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自此成为王亚樵秘密组织的主要成员。民国3年7月8日,余亚农响应孙中山号召,赴日本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返沪后,联络同志,图谋起事。王亚樵建议爆炸北京政府,迫袁退位,孙中山未予同意。王亚樵乃命余亚农在上海吕斑路文德里秘密制造炸弹,拟去爆炸上海警察厅,然后举事。不料火药爆炸,余亚农面、

展开阅读全文 ∨

反蒋活动

4

民国17年5月3日,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余亚农奉命率部防守黄河大桥,与日本军第6师团斋藤旅团发生激战,官兵虽有重大牺牲,但终于保住了大桥。同年,奉军被驱逐出关后,蒋介石“编遣国会”,1929年1月,国民革命军各部缩编。89师被缩编为44师131旅,余亚农任旅长,调驻安庆集贤关。8月,余亚农调任45师134旅旅长。9月,方振武因反对所谓的“编遣”,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蒋介石欲将45师师长鲍刚与第6师师长方策对调,鲍刚不服,在芜湖起兵反蒋,余亚农闻讯后,于安庆北门外集贤关营园客厅,将奉蒋命前来“点编”的嫡系部队第26路总指挥兼第6师师长方策扣押,率所部开进五祖山,树旗反蒋,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方策收编45师残部,接任师长。余亚农流亡上海。

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后,余亚农乘船去天津转郑州,被冯玉祥委为豫皖边区第1路军司令,活动于中原。后因内部不团结,该部为蒋介石分化瓦解。余亚农重返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

解放之后

5

日军投降后,余亚农应中共华中局邓子恢之邀,赴苏北与蔡蹈和、郑抱真等共商大计。回沪,经沈钧儒、沈志远介绍,加入民主同盟,复以“民革”名义开展兵运工作。1949年冬,余亚农与中共地下工作者一起在宁、沪、芜间进行策动起义活动,以协助大军渡江。

解放后,余亚农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皖北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行署监委会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副省长等职。1959年去世,享年72岁。中共安徽省委员会在余亚农病危时,根据他本人的请求,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