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石夫简介

石夫

(作曲家)
更新时间:2020-01-17 22:25

石夫(1929.9.18-2007.11.29),作曲家。 湖南湘潭人。原名郭石夫。1949年湖南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任长沙城东第一小学教师。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新疆,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助理员、编辑,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部创作员。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后任教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次年起,任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专职作曲。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吉它学会会长。 2007年11月29日早晨8点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石夫

别名:郭石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1929年9月18日

逝世日期:2007年11月29日

职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湖南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娃哈哈》、《牧马之歌》

人物简介

2

作为一位著名作曲家,石夫成就斐然。他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49年从湖南华中高级艺术学院毕业后,1950年参军,开始了他在新疆军区长达7年的部队文艺工作。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丰厚,给了石夫充足的滋养。他踏遍天山南北采集了三千多首民歌,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好歌,《娃哈哈》、《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举杯祝贺》、《阿瓦里古丽》等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歌曲传唱久远。自1951年发表处女作《千百万双手开发边疆》以来,先后发表歌曲400余首,体裁多样。

进入60年代,石夫相继在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担任作曲,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经历如何曲折,石夫音乐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歇。主要从事歌剧、舞蹈、音乐创作。此后他的歌剧、舞剧作品源源不断,频频上演,1964年到1965年他创作了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依古丽》。大型歌剧《阿依古丽》的成功,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歌剧一流作曲家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高潮

3

粉碎“四人帮”后,石夫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他先后创作了歌剧《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娘》。其中《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他还为民族舞剧《海燕》、《文成公主》、《幽魂梦》、《南越王》等谱写了音乐,其中《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写有交响乐作品《帕米尔之歌》交响诗、《芭蕾交响乐》、交响叙事曲《舞神的离去》组曲等15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他还不断扩大创作视角,谱写有《我在罗马》和《畅想西班牙》等优秀吉他作品,并于2004年担任吉他学会会长。

石夫创作成果之丰、涉及领域之广令人赞叹。美国《舞蹈新闻》月刊评论《林黛玉》时写道:“石夫的音乐是西文音乐与中国音乐浪漫的和谐的结合。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为他音乐会的题词“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最好概括。

所获荣誉

4

《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

《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

《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

个人评价

5

石夫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曲家。涉猎创作体裁、题材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服。他的作品总是得之于心就应之于手,流畅自如独具风格,在当代作曲界自成一家。

石夫的作品常是自己有感而发,因而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听他的音诗《墨韵——大序》,自然感受到书法点划交错、疏密有致,笔走龙蛇的气韵。说明他内心深处强烈悟到书法的魅力,驱使他投入了用音乐表现此种感悟的创作。《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中凝聚着他长期生活在新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向往,以及对风格独特的新疆音乐的热爱。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引领听众进入一种独特的充满新疆特色的氛围。单乐章的第二交响乐《思》是他跌宕起伏的生活自述,奋进,追求,顺逆交错,自然会引领听众和他共起伏。他的音乐常是易解而感人的。

石夫写作技法的运用总是随心而动。在《第四交响乐》的解说中宣称各乐章的“音乐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材料的承继性”,只遵循“音乐的基础要素”,让音乐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

音乐形式

6

石夫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多产作曲家。他的作品涉猎各种音乐形式,有交响乐、歌剧、各类器乐作品和大量的声乐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新疆,对当地各民族音乐有深入研究。他创作了不少有关新疆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木卡姆交响组曲、交响诗《帕米尔之歌》和大家熟悉的歌剧《阿依古丽》等等。他的很多作品作为经典,常在国内外音乐会中演出,获得广泛赞誉。他是中国有影响的作曲家,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突然失去了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是中国音乐界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班学习过,但是他作品中的闪光点令人惊讶,他的才华令人钦佩。在学院里他打下了业务的基础,一旦他走出校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就充分展示出他无穷的潜力,作出了辉煌的成绩,实在令人赞叹!他走得太匆忙了,他还有丰富的创作计划未能完成,让人们异常惋惜!

个人轶事

7

“啪,啪”两声响,打火机没见动静,石夫嘟囔了一句“怎么又坏了!”一旁的儿子赶紧说:“您甭抽了!”不过,这位78岁的作曲家显然有些执拗,又连着“啪”了几下,终于点燃了指间的烟,深深吸了一口。“讲话的时候,就想抽抽烟。”,北京交响乐团会议室,作曲家石夫谈兴盎然。

2007年11月24日,北京音乐厅,将成为石夫音乐生涯一个值得铭记的坐标。他尘封多年的五部音乐作品,将被北京交响乐团首演。交响组曲《恰哈尔卡木卡姆间奏曲》、音诗《墨韵——大序》、《第四交响乐》、《第二交响

石夫个人作品

乐》、交响诗《帕米尔之歌》——这五部作品,最早的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最晚的成章于1992年。“《恰哈尔卡》和《帕米尔之歌》突出古典音乐传统技法,曲调鲜明、和声丰富、结构讲究,其余三部作品慎重地借用现代音乐技法,突出无调性,力求‘在噪音中求和谐’。”石夫尽量“通俗”地介绍着作品,“说得太专业了,你也不懂。”他毫不“讳言”。

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8

代表作有民歌舞剧《文成公主》、《幽魂梦》;

歌剧《阿依古丽》;

舞蹈音乐《雪鹰》;

钢琴独奏《新疆组曲》;

电视音乐《丝绸之路》;

芭蕾舞剧《林黛玉》、《林黛玉》、《凤凰涅》,;

交响乐《帕米尔之歌》、《胜利序曲》等。

还有《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雪莲花》等200多首群众歌曲,并创作了中国首部吉它协奏曲《我在罗马》!先后获得过全国音乐创作二等奖、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奖、上海国际钢琴作品比赛三等奖。

出版有《石夫独唱歌曲集》。

个人葬礼

9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石夫先生静静地走了。没有众多的媒体蜂拥而至,没有看热闹的追星族前呼后拥,只有老先生的亲朋好友、业内人士以及铁杆乐迷送他最后一程。

葬礼很是安静,加上三四家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总共一二百人。跟当年数以亿计的人在传唱他的那首《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个场面显得极不相称。特别是相比在这里曾经举行的演艺圈明星的葬礼,眼前的场景更是有点过于简陋和寒酸了。老人面目慈祥地安卧在棺木中,枕旁撒满了蝴蝶兰花瓣,仿佛安静地睡着了一样。遗像两侧是作曲家朱践耳先生题写的一副挽联,“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显然是老人一生的写照。灵堂里没有哀乐,回荡的是石夫生前最后一次音乐会首演的总结自己一生的“第二交响曲”,悲怆而又苍凉。

“妙曲清音谁知一曲成绝响,高山流水世上几人是知音”,这是灵堂外的一副对联。空旷的舞台,寂寞的谢幕,至于掌声,此处无声却有声,而知音无处不在。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闲人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