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萧平简介

萧平

(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更新时间:2020-12-13 18:23

萧平(1926—2014),即宋萧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内蒙古师范学院教师、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教授、院长;1991年离休;1959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兼攻文学创作,第一篇作品《海滨的孩子》获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亚洲儿童文学选。《三月雪》发表后,被评为当年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又被改编成电视剧,1978年的《墓场与鲜花》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翡翠鹦鹉》获百花奖。《归来》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所属刊物征文奖,《拉拉环》《村长》获山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征文奖。于2014年2月23日在烟台逝世,享年89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萧平

别名:宋萧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乳山

出生日期:1926

逝世日期:2014

乡村少年文学梦

2

萧平先生1926年生于山东乳山,十二岁之前,萧平就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文学名著。这些古典文学名著无疑是其启蒙读物,培养了他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的热爱,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十二岁时,萧平跟随小姨和姨父到哈尔滨当学徒,这在当时是农村少年的惟一出路。到了陌生的城市之后,先是在一个照相馆当学徒,一年之后,又到一家电器行当学徒。在此期间,萧平结识了一个在德国银行工作的同乡青年,他借给少年萧平很多新文学书籍,包括巴金、鲁迅等作家的作品。萧平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书籍再次唤起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并且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追求光明和高尚的人生之路的理想,在少年萧平的心灵扎下了根,成为鼓舞他挣脱单调乏味的现实生活,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人生道路参加革命斗争的动力。在哈尔滨学徒的五年社会实践,成为萧平日后创作的素材和源泉,他的很多小说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就取材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登上文学殿堂

3

回乡后,萧平成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经过几年小学教师的艰苦工作之后,他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萧平追求上进的理想之火重新燃烧了起来,志向远大的他希望再一次改变自己的处境,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他自学完了中学的课程,在1951年准备报考大学。但是在到当地县教育局去开报考证明信时,因为是自学而受到阻拦,被斥为“不知道天高地厚”,最后萧平克服重重困难报名参加了山东师范学院的大学考试。考试后不久,萧平在焦虑中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青年萧平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大学生。如果他没有考取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农民,因为参加考试使他丢掉了小学教师的工作,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1953年,萧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绥远省归绥一中当中学老师。浓重的思乡和对童年怀念之情激发了萧平的创作,在1954年,他以故乡为背景,写出了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第一篇儿童短篇小说《海滨的孩子》,在《人民文学》1954年6期上发表,被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

《三月雪》成文学“毒瘤”

4

1956年6月,继《海滨的孩子》在《人民文学》发表之后,萧平又将一部至今仍享誉文坛的力作《三月雪》投稿于《人民文学》。当时的秦兆阳主编看过之后,甚为欣赏,8月,此文迅速面世。

1957年,萧平在秦兆阳同志的建议下回胶东短期体验生活。临行前秦兆阳同志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社会主义社会是光明的,但也有阴暗面,体验生活不要被阴暗面遮住了眼睛。”回乡后萧平走访贫苦山村,回京后先后发表了《秋生》和《除夕》两个短篇小说。《除夕》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窘迫的生活状况。1958年,《除夕》受到了批判,被认为是攻击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并牵连到秦兆阳同志。批判不断升级,以后又发展到重点批判《三月雪》及萧平的文学创作道路,并同萧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当时,有人说:“萧平之所以叫萧平,就是要和萧洛霍夫起平。”1971年高校复课后,当时主管高校的人选定两篇“糖衣裹得最厚”的毒草供高校文科做批判样文用,其

展开阅读全文 ∨

抄录20本名句妙语

5

如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所言,老师萧平的语言功力是他需要借鉴和学习的。萧平的文学语言极其简约、凝练而富高雅气息。字里行间蕴藏热情、质地饱满,回味甘甜。

张炜曾在一篇回忆导师萧平的文章《烟台有萧平》中说,老师是一个“腹富头简”的人。老师胸有大志、满腹经纶、学识渊广,但老师又是一个不好言谈,但每每讲课指导时,语言精练、深邃,简约极富内涵。

萧平作品语言内敛、严实、客观、理性,思想情致隐藏于文内,不着意刻画表面,在平实的语言辞藻中蕴藏丰富的思想内涵。

萧平自己坦言,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下功夫最大的就是在语言方面。很小,萧平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立志要写出点东西是从小学教师开始的。萧平回忆,在山师大的几年,他几乎读遍了学校图书馆里的所有文学著作,这对于他后期从事文学创作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萧平先生读书有一大嗜好,凡看到语言精彩的段落、句子和词语,都会手抄下来,仔细嚼读,借鉴吸收。至今,萧平记录语言的大本子已有2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