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浙江省名人 > 绍兴市名人 > 诸暨市名人 > 赵忠尧简介

赵忠尧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更新时间:2019-02-14 21:47

赵忠尧(1902.6.27-1998.5.28)浙江诸暨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 1930年(民国十九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1955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特别是硬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在国内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赵忠尧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他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他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赵忠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诸暨

出生日期:1902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1998年5月28日

职业:核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世界上首位准确预测正负电子对撞结果的科学家 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中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启蒙者和奠基人

人物生平

2

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民国十三年),毕业后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

1927年(民国十六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师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1929年(民国十八年)底,赵忠尧发现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过重金属铅时出现了“反常吸收”现象。

1930年(民国十九年),获得博士学位,前往德国哈罗大学物理研究所工作。9月赵忠尧发现与“异常吸收”同时存在的还有“额外散辐射”,又写出题为《硬Y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

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一起工作。同年底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边教书、边用盖革计数器进行r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在中国的“物理导报”和英国的“自然”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1929年他和英、德的几位物理学家同时独立地发现了当硬γ射线通过重元素时,除了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外,还存在着反常吸收。为进一步研究反常吸收机制,他开展了硬γ射线散射的研究,并首先观察到硬γ射线在铅中还会导致产生一种特殊辐射。这些结果先后发表在《硬γ线的吸收系数》和《硬γ线散射》的论文中。赵忠尧的这些工作,是正电子发现的先驱。二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C.D.Anderson)发现正电子后,人们才认识到他发现的“反常吸收”,实际上是g线在物质中产生电子对的效应;而他发现的“特殊辐射”实际上是首次观察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辐射。赵忠尧回国后参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利用他回国时带回的当时国内尚无条件制备的静电加速器部件和实验设备,先后于1955和1958年建成了中国最早的70万伏和200万伏高气压型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为中国核物理、加速器和真空技术、离子源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以静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赵忠尧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5

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评)

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评)

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没发现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就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评)

赵忠尧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中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赵忠尧先生赤忱爱国,正直刚毅,艰苦朴素,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叶铭汉院士评)

赵忠尧为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