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狄仁杰简介

狄仁杰

(唐朝、武周政治家)
更新时间:2018-08-08 14:46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狄仁杰

别称:狄梁公、狄国老

字号:字怀英

所处时代:唐朝→武周

民族族群:汉族(疑为羌人后裔)

出生地:并州太原

出生时间:630年

去世时间:700年

主要作品:《狄仁杰集》

主要成就:劝立李氏,延续唐朝社稷

官职:内史、司空(赠)

爵位:汝阳县男、梁国公(赠)

谥号:文惠

陵墓:狄仁杰墓

人物生平

2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为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

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遍布淫祠(指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祠庙)。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四所祠庙,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不久,狄仁杰又改任文昌右丞。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3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代

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尧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虽从容顾问,礼被于皇闱,而基酌轻重,事隆于紫诰。(《授狄仁杰内史制》)

宁原悌:自天授以来,二十余载,周兴、来俊臣等,谮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旧臣,夷灭殆尽,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仁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4

祖父:狄孝绪,官至尚书左丞。

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

儿子:狄光嗣,历任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汴州刺史、扬州长史、歙州别驾。

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

儿子:狄景晖,曾任魏州司功参军,因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痛恨,致使狄仁杰的生祠被砸毁。

史籍记载

5

《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