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张首晟简介

张首晟

更新时间:2018-12-06 15:06

张首晟(1963年-2018年),汉族,美国华裔科学家,祖籍江苏高邮,生于上海。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2009年,张首晟入选“千人计划”,并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开始为祖国效力。张首晟是201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杨振宁的弟子。2017年7月21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科学家王康隆、斯坦福大学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张首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2018年12月1日(当地时间),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首晟

外文名:Shou-Cheng Zhang

国籍:美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63年

逝世日期:2018年

职业:教授、科学家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纽约州立大学

主要成就:欧洲物理奖 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 狄拉克奖

研究领域: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个人履历

2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进入加州大学的SantaBarbara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底,结束博士后研究,与妻子余晓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93年,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仅32岁的张首晟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U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院士。

1999年,张首晟联合硅谷企业家们共同创办了华源科技协会,并在他家后院开了首次会议。现在华源已成为硅

展开阅读全文 ∨

研究领域

3

主要贡献包括对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4

张首晟的代表性工作为高温超导的SO(5)理论、4维量子霍尔效应、室温无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他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Phys.Rev.Lett.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论文被他人引用15000多次。

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SpinHallEffect),将其基于芯片业未来提出的新构想——通过控制电子的自旋运动来降低能耗——在理论上完成了预言。2007年,这一理论预言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这项研究计划获得美国能源部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基金支持,因为是华人,张首晟也多了与亚洲的联系。他透露,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新科技研究发向,未来将有机会与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5

张彝,张首晟的祖父。张彝,字则民,江苏高邮人。1906年考入复旦公学,是复旦建校后的第二届学生,1909年毕业,同时毕业的共16人。文凭上清晰地记录着张彝先生的国文、法文、伦理、化学、三角、体操等12门功课的毕业考试成绩,总平均分为80分8厘,在校三年他的总平均分达到77分7厘。监督(校长)高凤谦和教务长李登辉签发了该证书。

2004年冬,张首晟先生来复旦讲学时透露,伯父在清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这张最早的复旦文凭,2005年时值复旦百年华诞,张首晟先生把珍藏的“宝物”捐献给了母校,目前已陈列于复旦大学校史陈列馆。

已婚。妻子余晓帆,二人育有一子一女。

人物评价

6

对他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导师杨振宁先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