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安徽省名人 > 宿州市名人 > 萧县名人 > 方先觉简介

方先觉

更新时间:2019-03-17 17:55

方先觉(1903年-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此后,他相继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行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中指挥国民革命军第10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1949年底,离开大陆去台湾。晚年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等著作,1983年3月3日在台北病逝。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方先觉

外文名:Fang xian jue

别名:字子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府萧县

出生日期:1905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983年3月3日

职业: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主要成就:衡阳保卫战坚守47天

代表作品:《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

军衔:陆军中将

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三等云麾勋章

人物生平

2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1月22日),方先觉出生于清朝江苏省徐州府萧县栏杆区方家寨的一户乡绅世家。父名为宝,清末秀才,母康氏,育有兄弟五人,方先觉排行第三。他自受到良好家教,并得私塾启蒙,受到了儒教思想的熏陶。

民国六年(1917年9月),考入萧县第四高等小学,三年后考入徐州中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方先觉在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后接触到了三民主义,并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时黄埔军校以一期毕业生王仲廉为招生委员赴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得此消息后遂决定投笔从戎。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方先觉经过考试成为了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第1营的一名入伍生。时总队长王懋功,总队附张治中,第1营营长则是今后成为方先觉老长官的陈继承。在经过半年的入伍生训练之后,方先觉升为正式军校学生,编入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陈复)第5队(代队长李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同队同学中方先觉最早晋阶为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1941年,长沙会战爆发,方先觉帅预10师奉命于9月开赴长沙东以北的金井布防,阻击进犯日军。12月30日,方根据第10军军部制订的作战方案,率部开赴长沙城南构筑防御工事。方先觉所在的第10军坚守长沙不退,是促成第次长沙会战大捷的重要因素。战后方先觉于1942年3月28日被提拔为第10军军长。同年9月8日军委会为了嘉奖防守长沙有功的将领和部队,授予方先觉四等宝鼎勋章。

1943年11月,第10军奉军事委员会之命驰援常德友军。方先觉根据敌情判断,日军有抢占德山的可能。为此,方先觉决定以所属第3师为右路抢占德山,预10师为左路向常德南站推进,第190师则为军预备队随后跟进。26日,周庆祥的第3师被日军阻于兴隆店前进不得,方先觉闻讯亲率军部进至兴隆店督战。战后军委会肯定了方先觉在常德会战中所作的贡献,委员长蒋中正还特送方先觉一匾,题词“忠义表天地”。

1944年,衡阳保卫战爆发,方先觉率领国民革命军陆军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4

衡阳守军著名的“最后一电”,电文如下:“重庆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方先觉即定下了一死报国的决心,他便代表所有的师长写下了“来生再见”4个字。“再见!”是生者的企望,是蒋介石作为统帅对他的祝福。而他以“来生再见”的方式作为了结。

1925年11月,军校的一名军需因贪污伙食费,导致学生餐饮质量大幅下降。方先觉知道后,当时便带着几名同学将该军需暴打一顿,以出胸中恶气。由于他以下犯上,事后经校方处置,决定开除其学籍,其他参与学生则保留学籍,留校察看,而此时离军校毕业仅剩一个月了。方先觉的盲目行事使他失去了学籍,一年寒窗苦读,临头来却一无所有,换做别人自然接受不了。但方先觉并没有因此服输,即使不要这个学籍,他也要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

194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5

《与妻书》《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

人物评价

6

“经救援,方先觉脱险逃离衡阳,于12月11日到达重庆。重庆出现热烈欢迎方先觉的热潮,张贴标语:“欢迎抗战的灵魂归来”。

“苦战衡阳四十七天的英雄方先觉军长回来了!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向方军长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拿衡阳做榜样,每一个大城市都打四十七天,一个个地硬打,一处处地死拼,请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大公报》1944年12月13日发表社评《向方先觉军长欢呼》

“抗战八年,战死疆场的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至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而其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方军长因弹尽援绝,防无可防,始被敌人俘虏。这在方军长及其部下,真百分之百尽了职分,不论对于国家,对于长官,对于国民,均无愧色。”《救国日报》1944年12月20日发表社论《方先觉不愧张睢阳》

“我军既难以接近,也无法攀登,此种伟大之防御工事,实为中日战争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