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秉和

更新时间:2019-03-23 22:33

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尚秉和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及《易说评议》等易著之津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尚秉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行唐县

出生日期:1870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1950年4月10日

职业:易学家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易学象数研究

代表作品:《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

易学研究

2

尚秉和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对《周易》的筮法、治易的根本诸重大易学问题上,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

朱熹说:“《易》本为卜筮之书。”易本为卜筮而作,不讳的史实。然自近代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许多治易者以为易讲筮法涉嫌迷信而避之唯恐不远。这未免失之偏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周易》这门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把握。尚氏不为时俗所囿,大声疾呼:“欲学易,先明筮。”认为学易必须寻根溯源,只有先明《周易》的占筮方法,方能进入《周易》之门。他说:“易本用以卜筮。不娴筮法,九六之义,即不知其何来;而《系辞》大衍一章,尤难索解;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故学易者宜先明筮法。”

尚秉和发愤搜辑古代筮案,逐一“考索古代易筮条例,以证《周易》筮法的基本程式及其文化内涵”,成《周易古筮考》一书。是书上自《春秋左传》、《国语》,下迄明清传记所载,凡以辞象为占而存有本卦者,概为辑录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行状

3

尚秉和出身于世代耕读之家,生于公元1870年(清同治十九年)。他资性聪颖,早年肄业于本邑龙泉书院,后游学于保定莲池书院,师事国学大师吴汝纶,专攻古文经史之学。

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中举,翌年成进士,分工部,时年33岁。

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进士馆,学习法政;翌年十二月,调入巡警部。

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补主事,翌年擢升员外郎,又得京察一等,记名军机章京。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入京师大学堂,为国文教习;翌年丁父忧,服阙复为民政部员外郎。

1911年辛亥革命后未脱宦场,仍吏隐于内务部,任该部第三科科长,署理营缮司司长。在此期间,曾奉部檄往热河,查避暑山庄古物;从塔宣抚使为参赞,遍游张家口诸边塞;因赈至汉口,查赈河北;足至蚌埠、济南、沈阳……浮沉部中者十多年。虽曰为官,实亦隐逸。奉命出差,公务之余,访名山大川,吊先贤遗迹,适心惬意,不亦乐乎。后干脆辞官去职,执教于国立清华大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影响

4

尚秉和先生对易学的主要贡献是在易象学方面。他提出“易辞从象生”的观点,无疑是指导人们治易的正确方针。而他从注《焦氏易林》中发掘出来的百余条久已失传的易逸象,以及从中归纳出的易用正覆象、对象、互象、大象、半象之法,“验之于《左传》、《国语》的占象而合,验之于《逸周书·时训》的准象而合,验之于《周易》卦象也都基本上相合”,因而解决了易学史上诸多悬而未决的易象问题,其对易象的贡献在近现代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王晋卿因而称赞尚氏“使西汉易学复明于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

著作

5

尚秉和生性耿介,口讷于言,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尚氏著述殆有四十多种,涉及史、地、经、诗、文诸领域,或已刊,或存稿,或散佚。已刊者,如《辛壬春秋》、《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素为史学界所重;《周易古筮考》、《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更是易学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