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朱维铮简介

朱维铮

更新时间:2019-04-01 18:09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留校任教。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他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2012年3月10日逝世,享年76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朱维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36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2012年3月10日

职业: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

信仰:国学

主要成就: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

代表作品:《孔子思想体系》,《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十大史学家》

学术生平

2

朱维铮1936年7月1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就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顾问、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原中国史学会理事,原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顾问,原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徐光启研究会会长,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学术兼职。

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学术史、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他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朱维铮早

展开阅读全文 ∨

讲授课程

3

讲授《经学史》、《中国古代文献史》等课程。

社会职务

4

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顾问、孔子基金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徐光启研究会会长、香港城市大学课座教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九州学林》常务编辑、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外名校担任课座教授,并曾任台北驻市学者。

主要著作

5

1、《孔子思想体系》,与蔡尚思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2、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1996第二版。

3、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含《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

4、《走出中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5、《十大史学家》十大系列丛书,与裴汝诚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6、《音调未定的传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7、《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8、《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朱维铮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9、《维新旧梦录》台湾版名《未完成的革命》,与龙应台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1月。

10、《壶里春秋》(学苑英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

11、《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6

曾兼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诸职十多个。现仍兼《九州学林》常务编委和多个学术文化机构的学术顾问。

二十多年来相继应聘担任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埃森高等文化研究院,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等客座教授十五次。曾任台北驻市学者。2006年由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近年曾任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重读近代史”的专栏作家。

曾主持编过《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传世藏书》经学史类和诸子类,以及国际学术会议论集《传统文化再估计》、《基督教与近代文化》、《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等。曾任《儒藏》五经总义类主编。

已刊史学论文及讲演录约二百篇。除上述著作外,还辑编校释有《章太炎选集》注释本(合作),《章太炎全集》第三卷(《訄书》《检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事迹

7

朱维铮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异数”,也是大学校园中难得的一道风景。他究竟在课堂上讲过什么,一拨又一拨学子或许并不记得了,最难忘还是他的风度、犀利,引经据典的博大,警句名言式的精深。当然,还有朱维铮对现实始终如一的关切和大胆表达,在一代又一代学子身上留下不灭印痕。

如果从学术史脉络说,朱维铮是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再传弟子,也是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学术传人。学源正宗与优势杂交铸就了朱维铮的学问世界,而几次特殊机缘又是他学问人生之所以如此的外因。

一个机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刚刚毕业留校的朱维铮为陈守实教授做助教。跟随陈守实,朱维铮认真研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原典,极大丰富了理论素养。更为重要的是,陈守实指导阅读的马克思,还没有夹杂后来的教条。这是朱维铮的幸运。

后来许多人以为朱维铮的学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叛,是异类。这其实是对朱维铮学术的误解。在学术基本面,朱维铮所坚守的就是“唯物史观”,只是他所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传世作品

8

朱维铮或许像一些人所说,留下的传世作品太少了,凭着他的才气和勤奋,他确实应该多留下几部著作。朱维铮或许后来为声名所累,不敢轻易出手,最能表现他学识与见解的《中国史学史》、《中国经学史》其实都没有出版,前者他至少讲了三十遍,后者也不下于十多次。他个人太看重这些了,因而一遍又一遍地检视增补,不厌其烦。

现在坊间看到且使朱维铮赢得巨大声誉的是《走出中世纪》正续编,还有个别编目重复收入的《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壶里春秋》等。这几部著作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篇篇小题目,只是类似于读书笔记一样的作品。其实,这些著作尤其是《走出中世纪》正续编,真的代表了朱维铮对中国文明与历史的看法,如果要想准确评估这几部著作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不妨将这些作品与章太炎的《訄书》及《检论》相比较。按照朱维铮的分析,章太炎这些零散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宏阔视野,而且蕴含着作者营造中国历史文化新解释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