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吴祖光简介

吴祖光

更新时间:2019-04-06 09:15

吴祖光(吴召石、吴韶)(1917—2003),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江苏常州人,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有话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舞台艺术》,并有《吴祖光选集》六卷本行世。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吴祖光

别名:吴召石、吴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东城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1日

逝世日期:2003年4月9日

职业: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

毕业院校:北京孔德学校

主要成就: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

代表作品: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

夫人::新凤霞

女儿::吴霜

人物经历

2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一九一七年四月出生于北京。父亲吴瀛是做官的,但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初试文学习作,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散文,而且被京剧艺术的特殊魅力所吸引,跑戏园,捧“戏子”,沉醉其中,不自觉地接受了戏剧艺术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仅一年即应戏剧家余上沅之邀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校长室秘书,后任国文及中国戏剧史等课的教师。从此与在该校任教的剧作家曹禺结识。到南京半年后,“七七”事变起,学校内迁,历驻湖南长沙、四川重庆、江安等地。就在抗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此剧在前后方以至香港广为演出,颇受赞誊。这鼓舞作者选择了剧本写作为终身职业。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十年间,吴祖光共创作了十一部话剧,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贡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3

时间

作品名

类型

出版社

备注

1939

凤凰城

剧本

生活

1942

正气歌

剧本

文艺奖助金管委会出版部

1943

牛郎织女

剧本

启文书局

1944

夜奔

剧本

未林出版社

孩子军

儿童剧本

新联出版公司

风雪夜归人

剧本

新联出版公司

1945

少年游

剧本

开明

1946

后台朋友

散文集

上海出版公司

1947

嫦娥奔月

剧本

开明

林冲夜奔

剧本

开明

捉鬼传

剧本

开明

1955

艺术的花朵

散文集

新文苑

风雪集

剧本

人文

1956

画家齐白石

报道

北京

1957

荒山泪

(j京剧)改写

戏剧

1979

踏遍青山

戏曲本

群众

1980

求凤集

剧本

四川人民

咫尺天涯

剧本

四川人民

闯江湖

剧本

戏剧

1981

吴祖光剧作选

戏剧

童童

剧本

陕西人民

花为媒

电影文学剧本

河北人民

枕下集

诗集

陕西人民

1982

吴祖光散文选

江苏人民

牛女集

剧本

宁夏人民

1986

吴祖光悲欢曲

传记

四川文艺

研究资料书目

《风雪夜归人》的舞台艺术(王正等编)1984年,戏剧

《吴祖光悲欢曲》(许国荣、张洁)1986年,四川文艺

《三打陶三春》

20世纪60年代吴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关系

4

尘世沧桑,百年一瞬。由于种种原因历史的真实常常会风消云散,需要后人补写。世人有所不知,90年前,毛泽东与这个吴氏家族曾有过一段很深的缘。

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12月18日,26岁的青年毛泽东作为“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赴京请愿团”的学生代表,肩负湖南人民重托进京。张敬尧毕竟是执掌湖南的一方大吏。即使来到北京,想要撼动他的统治,又谈何容易。往何处?见何人?怎样开展工作实现驱张目标?对于毛泽东这个年轻人而言,都是巨大难题。倘若万一驱张不成,固然无颜见家乡父老,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受到威胁。毛泽东深知所谓革命,正是把项上之头托在掌心的事业,此番也是他第一次的重大革命行动,已经抱定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决心。

但毛泽东毕竟是一代伟人,以一介普通学生之身首战功成,居然完成了驱张大任,为他日后改变中国历史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在北京接待毛泽东,并鼎力支持他完成此大任的,正是吴祖光的父亲、故宫博物院创办人吴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5

妻子凤霞

诞辰:1927年1月2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评剧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天津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6

对于自己的际遇,吴祖光在生前也有过检视和回忆。“二流堂”是他无法摆脱的创伤记忆。

1913年出生的画家黄苗子,80年代末旅居澳州近十年,担任昆士兰格里菲斯大学客座教授,他是二流堂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在北京的寓所接受记者的访问时说:二流堂是一个荒诞的滑稽剧。

二流堂最初的形成和一个叫唐瑜的人有关。唐瑜是仰光华侨,1930年代初期便活跃于上海的电影界。据说是由于反对家庭包办的亲事,逃婚到上海,然后辗转到了重庆。唐瑜有一个胞兄在仰光,是富有的商人,这个富有的哥哥重手足之情,对兄弟关怀备至,唐瑜的哥哥给了他一把金梳子,跟他说如果没钱了,就折一个梳齿可以换钱。唐瑜拿着这把梳子突发奇想,把金梳子卖了,用换来的钱盖房子。

新房不断修建起来,建屋就地取材,大都采用当地极易取得的巨大的竹子捆绑起来做成屋架、门、窗,然后里外抹灰,加盖屋顶,便成为居室,这种在当地统称为“捆把房子”的建筑经过细致的加工,完全可以成为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