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湖南省名人 > 长沙市名人 > 张孝骞简介

张孝骞

(中国科学院院士、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更新时间:2019-04-06 17:34

张孝骞(1897-1987),男,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了骨干人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孝骞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

逝世日期:1987年8月8日

职业: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毕业院校:长沙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性别:男

个人履历

2

1897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913年,6岁入学,先后在私塾,长沙明德学校,益阳信义中学读书,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

1914年9月,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21年7月,在湘雅医学院专门学校取得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被美国康州政府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内科学助教,兼任湘雅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1923年首篇研究论文《腹膜内盐水输注》刊发在英文版《中国医学杂志》第37卷3-4期上。12月离开湘雅,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以后担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1926年9月,被选送赴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从事血容量的研究工作,所撰两篇论文在美国临床研究会上宣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1927年年初,自美国回国,本想回湘雅工作,终因大革命失败湘雅停办,只得在协和任讲师。193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33年两次去美国,与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概况

3

张孝骞,字慎斋,1897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一个清寒的教育家庭。1905年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熟悉了古汉文。1911~1914年,他先后在长沙明德中学、益阳信义中学、长沙长郡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他特别重视数理化和外语的学习,希望以后能考上工业学校,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由于受辛亥革命民主思想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养成待人诚恳、实事求是、严以律己、勤俭节约的作风。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长郡中学校长是长沙湘雅医学院的校董,劝张孝骞报考湘雅医学院。这时他认识到中国虽“穷”,需要发展工业改变贫困面貌,但“病”同样危害至深,因此,决心行医治病。1914年12月,张孝骞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进入湘雅医学院第一班学习。1921年毕业时,取得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获得金牌及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张孝骞选择了范围最广的内科专业。1924年1月,到北京协和

展开阅读全文 ∨

消化病学

4

在1920年代末,张孝骞首次证明血浆蛋白低时,血容量也下降,即低蛋白血症不是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反而是由于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减少,这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这是他在研究糖尿病酸中毒患者的血容量降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人的血容量变化以后作出的新发现。在30年代初,他为中国创建了第一个消化专业组,并对胃的分泌功能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他第一个在临床上使用组胺法化验胃液分泌,并提出发热对胃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的新论点,从病理生理上阐述了发热病人不愿进食的机制之一。这些论文,有的至今仍被国际上引用。

他对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消化性溃疡等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系统观察和腹腔淋巴结核的诊断尤为突出。他还研究了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发现良性胃溃疡恶变者属少数,在5%以下。

50年代中,张孝骞进行胃运动功能的研究。这是当时国际上很

展开阅读全文 ∨

精湛医术

5

张孝骞作为一个杰出的临床医学家,从1921年7月开始看病,到1986年7月看最后一个病人为止,在整整65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临床诊断中显示出极为高超的技术,拯救了无数的重危病人。他特别善于正确诊断疑难病人,纠正误诊,使很多病人“起死回生”。有的病例在世界上只发现过几例。他自己对待病员的态度,历来是亲切和蔼,工作极端耐心和仔细。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级干部;无论是熟悉的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他都一视同仁。他认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医德,才是医务人员精研医术的强大动力。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才能做到他一贯主张的“勤于实践,反复验证”。

他重视书本知识,把很多业余时间都用于在图书馆看书刊,跟踪医学的发展前沿,同时他更强调临床实践。他告诫他的学生,临床的基点要放在观察每一个具体的病人上。书本只是间接经验,其中不少仍需实践检验,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

结合哲学

6

张孝骞之所以能纠正误诊,除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以外,从认识论上来说,无一不是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全面、历史地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发现了过去遗漏的某些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得出了正确的诊断。在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关系上,他十分重视书本知识,自己把很多业余时间花在图书馆查看书刊,跟踪医学的发展;更强调临床实践,并经常与忽视临床实践的倾向作斗争。他认为临床工作的基点要放在观察每一个具体病人上。书本知识只是间接经验,其中不少仍需要实践检验;有的甚至不可靠。

关于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张孝骞认为疾病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矛盾的共同性(一般规律)和矛盾的特殊性,共同性就寓于特殊性之中,疾病的特殊性也蕴藏着与共同性的联系。同一种传染病,由于环境、机体的抵抗力、病原体的毒性、剂量等等,具体条件不同,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却各有差异,从而形成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诊断治疗工作的重要原则。

无论是在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7

1 张孝骞.一氧化碳中毒之病理作用及其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31,17(3):232~246.

2 张孝骞.健康者与患病者血量.中华医学杂志,1952,38(2)∶97~106.

3 张孝骞.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华医学杂志,1953,39:559~564.

4 张孝骞.糖尿病的症状诊断和并发病.中华医学杂志,1953,39:727~731.

5 张孝骞.糖尿病座谈总结.中华医学杂志,1953,39:761~762.

6 张孝骞,邓家栋.内科学及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7 张孝骞.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中华医学杂志.1954,40:507~510.

8 张孝骞.溃疡病座谈会讨论总结(上).中华医学杂志.1954,40:542~545.

9 张孝骞.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几点体会.见:西医学习中医论文集(第三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0 张孝骞.学习病机十九条的点滴体会.见:西医学习中医论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