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陈伯吹简介

陈伯吹

更新时间:2019-04-08 20:37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2007年已是第27届。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陈伯吹

别名:陈汝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宝山

出生日期:1906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1997年11月6日

职业: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主要成就: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 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代表作品:《一只想飞的猫》、《飞虎队和野猪队》等

人物年表

2

1906年8月13日出生。原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今属上海市)人。小学毕业后辍学,

曾当过学徒。20世纪20年代,从事乡村小学教师,同时,业余创作儿童文学。

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1929年“四·一二”事变后,流亡到上海,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攻读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同时兼任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教师(直到1938年)。

1930年起至抗战,在北新书局、儿童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了多种儿童小说、童话、理论著作及翻译作品。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同时编辑《小朋友丛书》、《北新小学活页文选》。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先后写了讽刺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童话《爱丽思小姐》和讽刺剥削者腐朽生活的童话《波尔乔少爷》,小说《华家的儿子》和《火线上的孩子》等。

1934-1937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常识画报》和《小小画报》。

抗日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经历

3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的小学时代是在宝山县立罗店小学(今罗阳小学)度过的。之后又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

书,毕业后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1923年,他开始了儿童文学写作,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模范学生》(后来改名为《学校生活记》)。两年之后,1925年2月,这位十分用功和敬业的小学教员,又被调到县立淞阳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任国语和算术教员,同时担任初级部主任,兼任三、四年级班主任。

1926年10月,北伐军已经从广州北上,攻克了武汉。不久,北伐军又顺着长江东下,进入南京和上海一带。爱国的人们都在心中幻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就要结束,新的希望到来了。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在设在宝山文庙内的城中小学,陈伯吹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1927年4月,蒋介石突然叛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贡献

4

陈伯吹,1919年考入县立甲种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业余时间开始创作。1927年创作了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学校生活记》,反映乡村小学的师生生活。1929年在上海工读

时创作了书信体小说《畸形的爱》,次年底受聘于北新书局,开始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并编辑《小朋友丛书》。九一八后怀着爱国热忱,写了《阿丽思小姐》等抗日反侵略的小说、童话。1934年在儿童书局担任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抗战期间曾任职于国立编译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与教育家几楚材共同发起组织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华书局编审,主编《小朋友》与儿童文学丛书。解放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继续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编辑、翻译和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摘颗星星下来》、《桔灯的故事》等数十种童话、小说散文作品。他的作品文笔流畅,亲切自然,鼓励孩子们学习,赞美勤劳勇敢。近年又写出了《三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影响

5

2006年8月是陈伯吹诞辰100周年。在陈伯吹的家乡上海宝山区,举

行了“纪念陈伯吹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捐赠仪式。陈伯吹之子陈佳洱夫妇向宝山区政府捐赠了其父的作品手稿、文史资料等。捐赠的陈伯吹先生文史资料265件,实物130件,照片200余张,都收藏在2006年8月11日正式开放的“陈伯吹纪念馆”。

主要著作

6

《学校生活记》(文学故事)1927,商务印书馆

《畸形的爱》(小说)1929,芳草书店

《誓言》(诗集)1930,芳草书店

《阿丽思小姐》(童话)1932,北新

《儿童故事研究》(文艺理论)1932,北新

《火线上的孩子们》(小说)1933,少年书局

《波罗乔少爷》(童话)1934,北新

《华家的儿子》(小说)1934,北新

《永久的情书》(长篇小说)1934,北新

《儿童文学研究》(文艺理论)1935,北新

《老虎的尾巴》(故事)1947,上海华之书店

《爱国姑娘》(故事)1951,中华书局

《小黑人笑了》(故事)1952,中华

《友爱的同学们》(故事)1952,中华

《吹口哨的孩子》(故事)1953,中华

《红面小公鸡》(童话)1953,少儿

《射击英雄魏来国》(故事)1953,少儿

《坐火车》(儿童故事)1953,少儿

《听妈妈的话》(儿童故事)1953,少儿

《儿童文学简论》(文艺理论)1957,长江

《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7

1980年,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上,小说选《飞虎队和野猪队》获荣誉奖。

1980年接受团中央、文化部等八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的荣誉奖。

1985年接受中国福利会颁发的樟树奖。

1988年接受全国妇联、文化部等颁发的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人物评价

8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和巨擘。在他91年的生命履历中,有75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他的一生是为儿童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春蚕吐丝,落英成泥。他善良和纯净的灵魂,将伴随着他留下的无数篇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和翻译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

陈伯吹,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与奠基人”,被誉为“东方安徒生”。他的执著和激情“在无数个人的童年期点燃了美丽的良知之灯”。

王一方认为:陈伯吹置身于20世纪上海这个新教育、新文学、新出版的“高地”,他奉献出了全部热情、敏锐、忠诚与智慧,成为大时代的求索者、建设者,继而成为组织者、引领者,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写的人。他的奋斗、他的思考、他的道路,是近现代中国文化生活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