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牟宜之简介

牟宜之

更新时间:2019-04-13 16:14

牟宜之(1909年~1975年),字去非,山东省日照人,中国近代诗人、革命者。抗战时期,牟宜之曾任乐陵县长,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长,中共建国后曾在北京市、山东省、林业部和建设部任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被下放黑龙江,1975年客死济南。197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牟宜之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牟宜之终身与诗为伴,由于战争年代的辗转迁徙、和平年代的颠沛流离,大量诗作遗失。现存其诗作两百余首,收录于《牟宜之诗》。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牟宜之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日照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75年

职业:革命家、诗人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牟宜之诗》

曾用名:牟乃是

人物简介

2

牟宜之,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奎山乡牟家庄。1925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加入共青团。1932年参加日照暴动。后东渡日本留学。1935年秋回国,任《山东日报》社社长兼总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到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要求赴延安,办事处负责人得知国民党元老丁惟汾是其姨父时,便派他到沦陷区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春被吸收为中共特别党员,任国民政府乐陵县县长。1938年9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部进驻乐陵,建立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牟宜之倾其县政府财粮积蓄支援,并将县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泰山支队。

1939年春去重庆做统战工作。1939年10月,任鲁北行动委员会主任主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1941年初,调鲁中区任沂蒙区行政公署专员。3月,组织民工修建了长5039米的沂南县袁家口子大堤,使下游30多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佚事

3

1939年,抗日战争战火蔓延,牟宜之接到周恩来从重庆发来的调令,被委以重任。牟宜之曾对儿子牟华东讲起这段经历。为了从山东到达重庆,他迂回绕过大半个中国。从鲁西北出发,牟宜之先到天津乘客轮南下,经过香港,绕至越南境内,然后进入云南,最终辗转抵达重庆。

这段漫长的旅行途中穿越敌占区,险象环生。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掩护下,牟宜之一路乔装打扮。一次,船舶停靠上海,忽然上来一队日本兵搜查。当时牟宜之几乎绝望:这下撞个正着,肯定躲不过了。面对荷枪实弹的敌军,牟宜之淡定自若,举手投足间,敌军相信“这一定是个大官”,加之他曾在日本留学,与日军简单沟通,敌人竟立正打起敬礼。

来到重庆后,牟宜之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这一段时间,是牟宜之一生中最难忘的珍贵时光。在重庆期间,他和周恩来接触频繁,一起吃饭时周恩来总是亲切地称其为“宜之兄”。对周恩来惊世的才华、过人的精力和高尚的品质,牟宜之印象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4

1973年,牟宜之的儿子牟广丰将其父遗作,交给齐齐哈尔市昂昂溪某中学教师李铁城整理。身为诗人、作家、碑文书法家的李铁城,也在此地下放改造,与牟宜之不曾谋面。翻看这些写在烟盒、卷烟纸、火柴盒上的诗作,李铁城十分震惊。

李铁城后来回忆,面对这些泣血之作,自己不敢丝毫怠慢,在窑洞里搬了几块砖头当凳子,埋头伏案整理。白天借着微弱的光线,晚上点着蜡烛,彻夜不眠。这些震撼人心的诗篇深深打动了他,整理过程中几次眼中含泪,共得诗200余首。

2009年5月,作家刘方炜因公事拜访在国家环保局工作的牟广丰,当时牟广丰因为要去开会,顺手把一部诗集递给他。这部诗集正是他为纪念父亲的百岁诞辰而整理的诗稿。

刘方炜漫不经心揭开一页:“少年颇负倜傥名,略触谈锋举座惊。足涉八荒志在远,胸填五岳意难平。”豪情干云的少年意气,一下抓住了他。草草翻看,汉唐诗韵扑面而来,他大为震惊——这超出了他对当代诗人作品的阅读经验。

他撰文评价: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抗日期间,牟宜之任乐陵县长,倾全县之财粮协助八路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对牟宜之在乐陵的作为,周恩来评价道:“倘若在抗战伊始,中国有几十个牟宜之这样举一县之人、财、物力投身革命的县长,就会极大地促进抗战事业的发展,使抗战全局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