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戚发轫简介

戚发轫

更新时间:2018-06-22 11:23

戚发轫(1933.4.26-)。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辽宁省复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戚发轫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

出生日期:1933年4月26日

职业: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北京航空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空间技术专家,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个人经历

2

1952年9月,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工艺专业学习。

1957年9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时任院长的钱学森亲自给他们主讲《导弹概论》,先后担任一院一部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至1967年11月)。

1958年,前苏联允许参加研究导弹的年轻人可以到莫斯科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后因两国关系恶化,苏方借口不接收现役军人,拒绝入学,戚发轫等人便脱下军装,准备通过高教部去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但是不久,前苏联方面通知,别人都可以去,只有戚发轫不能去,因为他是研究导弹总体技术的。

1967年12月,担任七机部五院501部研究室主任(至1977年12月)。

1978年1月,担任航天部五院529厂副厂长(至1978年12月)。

1979年1月,担任航天部五院501部部副主任(至1983年2月)。

1983年3月,担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导弹研制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戚发轫参与了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由于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不久前苏联专家也全部撤出中国,并带走了所有资料。当时首枚导弹“东风二号”已经在研制中,在备受打击的同时,戚发轫等人清醒地意识到:靠别人靠不了,只能靠自己。可是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1962年发射时却以失败告终,两年后,“东二”成功发射。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接下来的“东风四号”、“长征一号”,戚发轫参加了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都成功发射。

1966年,因承担“两弹结合”任务而进入酒泉发射场的戚发轫,在戈壁荒原上一连奋战了5个月,10月底,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卫星研制工作

戚发轫搞过导弹之后,又参与了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并成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

婚姻生活

4

戚发轫与妻子姜福玲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妻子姜福玲爽快贤慧,在家里家外操劳,让戚发轫省了不少的心。还是在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之前,姜福玲参加了由总师夫人们组成的“支前代表团”到了酒泉发射基地参观,在那里充分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更理解了身在前方的丈夫的艰辛。在戚发轫为第二次发射飞船进入发射场时,老伴姜福玲的肺癌已到了晚期。2001年3月6日,姜福玲过世。

人物评价

5

戚发轫是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国防科工委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