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黄文熙简介

黄文熙

(中国科学院院士、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
更新时间:2019-04-21 15:23

黄文熙(1909-01-03~2001-01-01) 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江苏吴江人,生于上海,卒于北京。黄文熙是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1929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几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致力于水利水电工程教育事业半个多世纪,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黄文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9 01.03

逝世日期:2001 01.01

职业: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代表作品:框架用骈坚量解析法

生平

2

黄文熙(190901.03-200101.01)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原籍江苏吴江(今苏州),出生于上海。

黄文熙,1909年1月3日出生于上海一个乡绅家庭,祖籍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少年时,父亲经商屡遭失败,因而家境日趋困难。为了日后能有稳定的职业,他进入了培养邮政和海关业务人才的上海民立中学。毕业后,先在暨南大学学习商科,后改学理工科,又先后在大同大学理预科、河海工科大学学习。

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科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一年半后到上海慎昌洋行建筑部任结构设计员,参加了几座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设计一座17层钢架结构时,创造了“框架力矩直接分配法”,完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深得当时建筑部主任的赞赏,称誉他“具有解决困难任务的特殊能力”。

1933年,黄文熙考取清华大学第一届留美公费生,主修河工专业。学校指定中国河工专业的创始人李仪祉和沈百先为导师,先安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及荣誉

3

在结构工程方面成就杰出

1931—1933年,黄文熙在上海慎昌洋行建筑部任结构设计员,参加了几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设计一座17层刚架结构时,他创造了设计这种框架结构的“框架力矩直接分配法”,深得当时建筑部主任的赞赏。用这种方法进行力矩分配,计算工作量也比克劳斯的力矩分配法少。其论文载于1934年10月1日出版的《工程》杂志第9卷第5号,这比其他学者就同一课题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早两个月。

1935年,他着手研究拱坝结构分析的新方法——格栅法,经多年的艰苦工作才告完成。此法是把拱坝(或壳体)当成由许多水平拱段和垂直梁段所组成的格栅,它们都刚性地连接在格栅的结点上。这种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实开目前广泛应用的有限元法的先河。与三向弹性理论、薄壳理论和试荷载法比较,它能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求解,也可用于研究各向异性的板壳和对板壳的动力反应分析。反应这一成果的博士论文《格栅法在拱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4

1黄文熙.框架用骈坚量解析法.工程,1934,9(5).

2黄文熙.水工建筑物土壤地基的沉降量与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工程,1942,(15)5.7黄文熙主编.土的工程性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3黄文熙.拱坝、壳体及平板的结构分析.水利学报,北京:水利出版社,1962,5(5).

4黄文熙.水工建设中的结构力学与岩石力学问题.黄文熙论文选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5黄文熙.土坝弹塑性应力分析简捷法.岩土工程学报,1989,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