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戴芳澜简介

戴芳澜

更新时间:2019-04-26 18:44

戴芳澜(1893年05月04日- 1973年01月03日),著名的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真菌分类学、真菌形态学、真菌遗传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建立起以遗传为中心的真菌分类体系,确立了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研系统;对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戴芳澜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江陵

出生日期:1893.05.04

逝世日期:1973.01.03

主要成就:奠基我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

人物生平

2

戴芳澜,字观亭,湖北江陵人。1893年5月4日出生在一个书礼世家的旧式大家庭里,兄弟辈排行第二。他童年文静好学,17岁到上海震旦中学学习。这个学校注重法语,因此他的法语有良好的基础。1909年美国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决定将庚子赔款的大部分改充为选派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并委托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考选。1913年戴芳澜考入预备班,1914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学习,以后转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其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1919年获得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后,在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当时戴芳澜不仅教植物病理学,还兼教其他课程,一直到1923年。在广东期间,他和丁颖教授结成知交。此后,受康奈尔大学的同学邹秉文之邀,到南京国立东南大学讲授植物病理学。1927年在金陵大学担任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美籍教授博德(Porter)回国,他被聘为金陵大学的教授兼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的奠基人

1920年戴芳澜回国之初,就立志要发展中国的植物病理学科,使它既能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服务,又能把这一学科的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他很早就指出我国肯学农的就少,肯学农而又愿意从事植物病理学的人则更少。他从广东到南京又从南京到北平,一贯坚持他主持的单位要以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为名,而其工作则以研究植物病害及其防治为主。所以,在他的指导下,在广东开展了芋疫病的研究,在南京开展了水稻病害和果树病害的研究,在昆明开展了小麦、蚕豆及水稻病害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中国科学院的真菌植病研究室,资助和鼓励对小麦锈病的抗病育种工作,同时也资助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工作。那时,如果没有他的鼓励和资助,这些科研工作是开展不起来的。从抗日战争时期他编写《中国经济植物名录》就可以看出他的主要目标是振兴中国的植物病理学。

19世纪初只有少数几个外籍教授在我国少数几所大学讲授植物病理学课程,偶

展开阅读全文 ∨

出版著作

4

1 戴芳澜.植物病害之现行治法.科学,1920(5):284—298,389—399.

2 戴芳澜.广东省地方农林试验第六次报告书(民国十年度)?病虫害课成绩报告.病害部,269—274.

3 戴芳澜.芋疫病.农林季刊,1923,1(3):1—8.

4 戴芳澜.应预防之一可怕的病害:马铃薯黑瘤病.农林季刊,1924(1):61—72.

5 戴芳澜.江苏真菌名录.农学杂志,1927,3(6):1—13.

6 戴芳澜.江苏麦类病害.农学杂志,1927,3(6):1—14.

7 戴芳澜.中国植物病害问题.农学杂志,1927,3(6):1—6.

8 戴芳澜.植物病理学在法国发展之概况(译文).农学杂志,1927,3(6):1—8.

9 戴芳澜.帕松(Persoon,1761—1836)略传.农学杂志,1927,3(6):1—3.

10 戴芳澜.花红苹果锈病及其防治.科学,1929,13(11):1463—1480.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5

正气凛然,书生本色

戴芳澜平生正气凛然,待人接物一贯直道而行。他对待幼辈和蔼可亲,与同行同事相处十分谦和;但对不正之风或不道德之事,则疾恶如仇,毫不假以颜色。他对他的学生或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在工作时间,不允许作私事,也不允许大手大脚浪费科研材料。由于他能处处以身作则,因此大家衷心钦佩,“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在旧中国,他看到当局媚外无能,对国家资源既不关心,更不会去进行调查研究,任凭外国传教士和科学工作者到我国各地任意调查和采集标本,运回本国后擅自定名发表。对此他深感痛心而愤慨。1932年他写了一篇《外人在华采集真菌考》就是为了揭露这一类事实。解放后他又运用新学到的马列主义分析法,重新写过那篇文章,在他去世后1979年才发表。

当年他在南京金陵大学执教时,植物系主任美国人阿·恩·史德蔚(AlbertN.Steward,现译斯图尔德——编者注)作风专横。戴芳澜当时任植物病理系主任。史氏办事有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简历

6

1893年5月4日 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10—1911年 上海震旦中学肄业。

1912—1913年 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结业。

1914—1919年 先后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20—1923年 任广东省农业专门学校教授。

1923—1927年 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

1927—1934年 南京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4—1935年 美国纽约植物园及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真菌遗传学。

1935—1950年 清华大学教授兼农业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农学院植物病理系主任。

1950—1957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3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室主任。

1956—1958年 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

1959—1973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