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兰茂简介

兰茂

(医学家、诗人)
更新时间:2016-08-02 20:13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兰茂

别名: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嵩明

出生日期:1397年

逝世日期:1470年

职业:著名中医学家 诗人

代表作品:《滇南本草》及《医门揽要》

人物生平

2

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兰茂有弟2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

从历史背景看,兰茂父辈很有可能与名将蓝玉有关系,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党羽。他是个大孝子,“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见《滇南本草》务本堂序)。而对父亲却讳莫如深。从有关资料上可以知道兰茂兄弟及子孙的名字,却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只言片语。兰茂祖籍洛阳,其父辈于1381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带30万大军进云南。后来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功臣,入滇的三位将领无一幸免。其中单“蓝狱”牵连致死者达15000人。他早年隐居,出于避祸,避开了蓝胡案件的牵连。

兰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年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茂祠堂记》、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嵩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兰茂在医药学上的重大成就,来源于他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实践。他“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访医问药,曾到过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会泽人民治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人们在金钟山盖有兰公祠崇祀,现还存部分遗迹。

永乐十五年(1417),兰茂开始编著医药学专著《滇南本草》。他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在正统元年(1436)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2年。全书约10万余字,载药物544种,多数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其中很大一部分载入1974年版《云南地方药品标准》及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37种药物受到国外医学界推崇,并被东南亚各国所采用。

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嵩明的“药灵山”,就是他采药常去的地方。他边采药,边学医,边著书。从永乐丁酉年(1417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年)20年的时间里,他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4

奇人治怪病

奇人治怪病,说的是嵩明太守得了肥胖病,向兰茂求治。兰茂为他开出两方:一方为“谷皮汤”,是减肥良药;一方为“气方”。太守不知何为“气方”,于是兰茂列数太守鱼肉百姓的种种劣迹,气得太守七窍生烟、口吐黑血、昏厥过去。醒来后自省良久,从此剑行积德,每天喝“谷皮汤”,肥胖病渐渐好了。

锦囊妙计破麓川

正统14年(1467年),兵部尚书王骥奉命亲率十万大军前往麓川征讨土司思任发叛军。因不谙边地山形路势,加之兵将水土不服,士气不振,两征麓川,皆师出无名。到三征麓川时,由于谨遵兰茂“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过”的锦囊妙计而行,果然大获全胜。由此,兰茂成了军事家,并撰有《安边策条》这样的军事文著。

师生情谊

有一年腊月三十,可兰茂家中却揭不开锅。兰妻着急,问这年怎么过?兰茂正伏案著书,随口答到:“这年嘛,自然而然不就过去了?”可是家中无柴无米,这自然而然,怎么“然”得过去呢?兰茂的学生们知道兰茂已经把家中的柴米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著作

5

据明正德《云南志》记载,录兰氏部分著作目录如下:《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草堂风月》、《苹州晚唱》、《韵略易通》、《金粟囊》、《中州韵》、《声律发蒙》、《四言碎金》等。兰茂70岁时,作《七十自赋十首》,是兰氏一生的真实写照。其中《滇南本草》共载药物544种,附方剂500多种,为中国现存本草书籍中成书较早的一部。

兰茂一生著述颇丰,流传至今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几种:

《滇南本草》(三卷)

《医门揽要》

《韵略易通》(两卷)

《声律发蒙》

《性天风月通玄记》

社会影响

6

“兰学”的兴起及其发展

兰茂谢世以后,随着兰茂著述在省内外影响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兰茂的音韵学、医药学和诗歌等方面的研究蔚然成风,“兰茂之学”逐渐形成,从明、清至今,“兰学”一直承袭不断。

明正德《云南志》称兰茂有“滇人多传之”的书籍11种,明嘉靖年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而音韵学方面的“兰学”,以最早的刻本为标志,在明正德(1506一1521年)就已经形成。明万历年间,浙江、山东、山西等地都有《韵略易通》的刻本。方国瑜在《兰廷秀〈韵略易通〉跋》中极赞兰茂《韵略易通》在音韵史上的重要作用,并附表列出《韵略易通》从明万历年起在省外刊刻的情况。明清之间,形成了由“兰诗”、音韵学、医药学三大系列为特征的“兰学”。

到了清代,《韵略易通》一直在省外独领风骚。而云南从社会需要出发,更注重对“兰学”的医药学,即《滇南本草》的研究。从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绪丁亥(1887年)的二百余年间,就有六种抄本和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