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周拾禄简介

周拾禄

更新时间:2016-11-09 10:18

周拾禄(1897—1979),稻作学家。他开创水稻地方品种鉴定,为我国水稻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30年代曾大力促成湘米销粤以应备战需要;提出粳稻起源新假说受到了学术界重视。他克己奉公,笔耕不已,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研做出了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周拾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1897

逝世日期:1979

毕业院校:南京高等师范

主要成就:提出粳稻起源新假说

个人资料

2

周拾禄,字再中,1897年8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佛堂镇丹墟村。父亲务农,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童年时代,在村里读了一年私塾,12岁时赴金华求学。由于家境困难,不到两年就辍学回家务农。

然而周拾禄好学之心不渝,15岁时考入公费杭州初级师范。三年毕业后到离家30余里的东阳县一个山村小学任教。三年后考入公费的南京高等师范(后改为东南大学农科),1921年毕业,到该校大胜关农业试验场从事水稻试验研究。从此,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科研和教学事业。

主要成就

3

1927年,东南大学改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周拾禄回校任助教,翌年任江苏省农矿厅技士。时值日本经济崛起,尤以水稻发展迅猛,单产为世界之冠。周拾禄深感自己知识贫乏,便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三年苦学,为他的学术生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933年回国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1936年,全国稻麦改进所成立,他被任命为技正,主持水稻改良工作。那时广东大米不足,多赖泰国、越南洋米接济,而中日关系已很紧张,政府亟须利用粤汉铁路将剩余湘米运济广东。有人说,泰越之经营米业者,多为华侨,不吃洋米则一部分华侨生计将断绝;也有人认为广东人吃惯洋米,湖米品质较差,不合需要。于是,实业部派周拾禄赴粤调查,洽商湘米销粤问题。周拾禄经过调查发现湘米成分复杂,品质良莠不一,建议实业部提高进口税,减免省税,降低运价,取缔劣米入粤。在湖、粤两省通力合作下,大量湘米入粤,既未见越泰华侨生计困难,也未闻湘米不适合广东需要。为了做好这

展开阅读全文 ∨

一身正气

4

1941年夏季,周拾禄任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院长,1947年又兼任该校教务长。他热爱农业教育,一心想把农学院办好。曾写文《梦游新学府》表达其办学的美好前景。他刻意聘请一批知名教授到学校任教,如黄齐望教植物病理,盛彤笙教授兽医,马大浦教林业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他对学生的教育,除通过讲课传授专业知识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农学会”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

他支持学生的爱国活动。1942年上半年,训导长朱希亮怀疑两名学生是共产党员,借故开除其学籍,引起了学潮。周拾禄据理力争并得到校长胡先骕的支持,终于使校方收回成命,并改聘了训导长。1947年下半年,学生提出要自由竞选学生会理事,周拾禄支持学生这一要求,结果16名进步学生当选,三青团、青年军、青年党方面的一些学生则落选。新学生会理事产生后向学校提出了若干改革要求,触怒了校长林一民。林说新理事会是共产党,扬言要采取压制手段,又一次引起了学潮。当时周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平

5

1897年8月15日,生于浙江省义乌县。

192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科。

1922年—1927年,任东南大学大胜关实验站技士。

1927年—1928年,任东南大学助教。

1928年—1931年,任江苏省农矿厅技士。

1931年—1933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进修。

1934年—1936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6年—1941年,任实业部全国稻麦改造所技正,全国稻米检验监理处副处长,中央农业实验所云南工作站站长。

1941年—1948年,任中正大学农学院院长、教务长。

1948年—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

1949年—1957年,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农林厅厅长。

1957年—1979年,任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研究员。

1979年12月28日,在南京逝世。

主要论著

6

1 周拾禄.稻作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2 周拾禄.稻作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3 周拾禄.稻作科学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