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范希衡简介

范希衡

更新时间:2017-01-02 10:06

范希衡(1906-1971),名范任,号范希衡,笔名范行、知人、任典,著名翻译家、作家、教授。1906年10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西乡,北宋名臣范仲淹二十九世裔孙,父亲是私塾先生兼儒医,妹妹是《风雨流亡路》作者范小梵。译著卢梭的《忏悔录》、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范任

外文名:Fan Jen

别名:范希衡 任典 知人 范行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市

出生日期:1906年10月6日

逝世日期:1971年8月2日

职业:教授 翻译家

毕业院校:比利时鲁汶大学

主要成就:将法国经典文学理论书介绍到中国 创造以十四言诗译诗的形式 比较文学的理论研究 法国文学作品翻译

代表作品:圣伯夫文艺批评文选;布瓦洛诗的艺术;中国孤儿与赵氏孤儿;

人物简介

2

范希衡四五岁时即能吟诗作对,十来岁时习读四书五经,在乡里被誉为“神童”,名噪一时。据说,他的第一个对子作于三岁。一天,父亲抱他到私塾授课,教学生对对子,出了上联:“猫舔碗。”班上无人回应。三岁的小希衡却突然发声说:“鹤守梅。”把他父亲惊得大瞪眼睛。小希衡不是胡诌,因为学堂墙上挂着一幅画了白鹤与梅花的画。乡间还流传着他少时的一个对对儿佳话。有秀才出上联考他,说:“孔门三千子弟。”小希衡对道:“范老十万甲兵。”孔门指孔圣人自不必说,范老则指北宋名臣范仲淹。因希衡是其后代,此对儿就多了一层自豪的意蕴,令人赞叹。桐城县曾集有《神童片片录》,记载他幼少时期的诗联,可惜后来毁于文革。范希衡16岁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律。1925年因参加“五卅”运动被追捕,逃亡北京。同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法文系。1927年毕业后,他才21岁,当上中法大学孔德学院法文讲师。1929年秋,他破例获庚子赔款资助赴比利时鲁文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大事

3

1906年10月-1922年6月

1906年10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西乡小枫树村的一个私塾先生兼中医的家庭。四、五岁时能即席吟诗、作对,被称为“神童”,集有《神童片片录》。父亲范畏堂(1875-1948)通古文、精医术,母亲汪氏(1876-1949)能识字。十二岁前在家乡跟随父亲习读四书五经,后随父(任湖南《公言报》编辑))转入湖南长沙养中中学预科、安徽安庆六邑中学读书。  

1922年秋-1925年秋

1922年秋考入上海震旦大学特别班专修法文,后入文本科二年级,1925年5月因参加“五卅”运动被除,逃往北平。

1925年秋-1927夏

192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法文系插班三年级,攻读法文并兼修沈尹默的“词学讲座。同时,兼任大同中学法文教员及沈尹默主持的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秘书。1927年夏北京大学法文系毕业。  

1927年秋-1929年夏

北京孔德学校法文教员兼中法大学孔德学院法文讲师。

1929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译著

4

1、《拉伯雷》范希衡上海四联出版社,1954。

2、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知人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文化大革命后改为范希衡译,至今仍在出版。该译本开创了科普幻想小说翻译之新路(朱光潜先生语),被选为教育部《大纲》新课标中学生语文课外必读书目。

3、《布封文钞》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002年改名为《动物素描》由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散文《马》、《松鼠》、《天鹅》、《鹰》三十多年来至今都被分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及中小学教辅书籍中。

4、波瓦洛的《诗的艺术》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并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六五”、“七五”重点项目《外国文艺理论丛书》中,署名范希衡。

5、《法国近代名家诗选》范希衡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该书中绝大部分诗已被一些出版物转载。

6、卢梭的《忏悔录》第一部范希衡校,第二部范希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

展开阅读全文 ∨

评价及影响

5

1、范希衡先生是翻译界老前辈,译笔很有特色。

2、范希衡先生《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比较文学学术论文是他对历经劫难又重新掘起的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事业的一个崭新的高质量的贡献。

3、从范希衡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安贫乐道、忠于所业、死而后已的高洁晶莹灵魂。

4、范希衡先生翻译的布封《动物素描》中散文《马》、《天鹅》、《松鼠》、《鹰》三十多年来均选入中小学课文。

5、儒勒-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范希衡译本被列为教育部新课标大纲指定初一年级语文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6、著名美学家、文艺家朱光潜这样评价范希衡先生”无锡才子是钱钟书,桐城才子是范希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