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俞秀松简介

俞秀松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
更新时间:2019-05-01 20:27

俞秀松(1899~1939),又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和陈独秀同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5个发起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创始人;中国共产党首次出席莫斯科国际会议和首批留苏俄学习深造的共产党人;是我党最早参加与军阀作战的军事工作者,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讨伐军阀陈炯明东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诬陷,在新疆逮捕入狱,转押去苏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害。196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了烈士光荣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功绩。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俞秀松

别名:字柏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诸暨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日

逝世日期:1939年2月21日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我党最早的军事工作者

人物简介

2

俞秀松(1899.8~1939.2),原名寿松,字柏青,俄文名那利曼诺夫,浙江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同学们称他为“三W(英语“谁、什么、为什么”的缩写)主义者”。又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其时,立下志愿:“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五四运动时,是杭州学生运动领袖。后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以战斗的姿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虚伪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

人物生平

3

俞秀松(1899-1939),诸暨次坞镇人。原名寿松,字柏青,自称长山道人,在苏俄留学时俄文名为那利曼诺夫,在新疆工作时化名王寿成。

1916年夏,俞秀松高小毕业,以同等学历报考浙江“一师”,因考试成绩优异而被录取了。1919年北京学生“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巨浪般的怒吼声,冲破了古国的沉默和荒寒,也震动了俞秀松年轻的灵魂,使他看到了希望,激起了投入战斗的热情。5月12日他和宣中华等人发动杭州14所中等以上学校约3000名学生汇集在湖滨公园,举行声援北京、上海学生爱国反帝大会,举行了杭州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他还积极组织和带领学生宣传队,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被誉为杭州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

俞秀松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和宣中华创办了《双十》半月刊,后改为《浙江新潮》。他主编的这个刊物是浙江最早受十月革命影响,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刊物。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一个改造社会的纲领:“要本着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履历

4

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由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1920年3月,俞秀松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5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等活动。8月,受上海党小组的委派,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其时,除参加编辑《劳动者》刊物外,进入厚生铁工厂做工,组织工人夜校、俱乐部和工会。还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办了旨在培养干部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其学员后来大都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任弼时、刘少奇等。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在陈独秀去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后,负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全国的建党工作。

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他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

故居

5

俞秀松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俞秀松是浙江诸暨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922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先后在浙江、福建从事建党建团活动。1925年在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伯力工作,任中文版《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6月,被调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因被王明、康生等人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被害。196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故居坐北朝南,属晚清四合院式楼房建筑,占地面积458平方米。东侧厢房楼上为俞秀松的出生地,对研究俞秀松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陵园

6

俞秀松纪念碑始建于1987年,经过1999年的扩建,改为俞秀松烈士陵园。陵园位于次坞镇溪埭村东侧俗称柏树山头的小山坡上,占地1500余平方米。纪念碑位于陵区中心,碑高9.9米,下大上小,下侧宽1.74米,顶内收成三角形,三角形下侧宽1.4米,碑四面中间内凹,南侧碑身正面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题词“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字大50×50厘米,为金色,碑座分二层,每层高0.6米,碑底下为台阶,共四级,高0.6米,陵区南侧设上山道路,长56.6米,宽3.9米,两侧设平座,宽0.3米,设台阶170级,中间设休息平台6处。陵园入口处与停车场连成一片,面积800平方米。陵园门台成之字形,正面横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题词“俞秀松烈士陵园”,下用白色大理石镌刻俞秀松烈士生平介绍。整座陵园四周遍植松柏,与山水融为一体,尤显庄重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