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刘节简介

刘节

(现代历史学家)
更新时间:2019-05-09 14:38

刘节,原名翰香,字子植。求学期间,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著有《中国史学史稿》,对于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节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1

逝世日期:1977

性别:男

介绍

2

刘节(1901-1977),原名翰香,字子植。温州朔门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就读于上海私立南方大学哲学系(因参与学潮,被校长江亢虎开除)。遂转入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1926年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27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当时他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哲学之起源》,后来他留校继续研究。与他同届的有陆侃如、王力、姜亮夫等。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语言学家。

人生经历

3

1928年刘节自国学研究院毕业后,应聘到南开大学任讲师。三十年代初,任河南大学教授。不久,去北京图书馆任金石部主任。1935年以后又任教于燕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浙江大学、成都金陵大学任教。1940年至1944年间,索居于重庆南岸中央大学,专心于古代史研究,生活极其艰苦而失志不移。1946年南下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五十年代初,任中山的大学历史系主任。1953年杨荣国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一年后,“反客为主”,取刘节之历史系主任而代之。从此,刘节教授执教于中山大学,直至1977年辞世。

刘节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所迷惑,他通过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掌握丰富的古文字学、古金石学,上自龟甲兽骨、殷周铜器陶器上的甲骨铭文,下至秦篆汉隶,六朝碑帖,严加辨析,考释精当。1927年在研究院学习时,写成《洪范疏证》。他成功地运用比较归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成就

4

刘节在学术上的成就,得益于王国维、梁启超,而于陈寅恪,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文人气节上,深受他的影响。在国学研究院时,陈寅恪应刘节等人之请求,于1929年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碑文。碑文中一段话:“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刘节铭记在心。1949年初陈寅恪到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10月,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转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当时,刘节任历史系主任。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必对老师行传统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

作为一个学者,刘节奉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终生不移。因此,自五十年代始,他屡遭批判。1955年间开展对胡适的批判。过去与胡适有过往来、接触的学者,忙于检讨、揭发批判胡适思想的危害性。而刘节却公开说:“批判胡适,搞坏了学风,百年后自有定论。”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