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吴兆基简介

吴兆基

更新时间:2019-05-10 20:34

吴兆基(1908-1997),字湘泉,男,诞生于景色秀美的洞庭湖西滨汉寿县一个音乐世家,长于江南太湖胜地。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吴兆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汉寿县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97年

职业:古琴演奏家

信仰:道家思想

代表作品:《琴统》

字:湘泉

人物经历

2

吴兆基,祖籍无锡。从汉寿吴氏宗谱看,家族祖先顺阳公携弟楚阳公,明天启间由无锡太平街迁湖南汉寿五里牌,迁居原因是“商迁”。明末江南局势混乱,而汉寿地处内地,环境可能相对安定,或许汉寿也是顺阳公以前经商的目的地之一,又位于洞庭湖畔,与太湖之滨的无锡地理环境相似,所以,顺阳公最终卜居于此。汉寿吴氏宗谱草修于清代嘉庆年间,正式修成于光绪十一年,民国六年又重修一次,谱中文字充溢了家族对祖居地江南的记忆。从顺阳公到吴兰荪先生,已历十世,但家族对祖籍江南的记忆,兰荪先生定然没有磨灭。

1912年春,吴兆基随全家至苏州定居,苏州乃中国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之文化名城。吴兆基之父吴兰荪深谙琴艺,源于岭南派,由于长期居信姑苏,其风格亦渐接近苏派。

1920年,吴兆基学琴于其父吴兰荪,而后学于吴浸阳。吴浸阳原籍四川,弱冠后离蜀而往来于苏、沪、杭间。因而,吴兆基的风格融汇了川、熟二派之长,琴风潇洒恬逸,质朴古淡。

吴兆基在

展开阅读全文 ∨

艺术影响

3

众所周知,汉代琴学大师蔡邕曾经“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在吴地传琴十多年。吴国丞相顾雍就是他门下受业弟子之一。著名的“焦尾琴”就是当时发生在吴中民间的故事。如果更早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七十二贤中南方的言子,就曾长期在吴地“弦歌化俗”,以琴代语,乐教民众。今天在苏州常熟还留有言子墓等遗迹。从方言音韵来看,历史上吴语系范围不限于现今苏州附近,大致在太湖流域一带,跨涉今天江、浙、皖、沪四省市。吴声是同吴语紧密相关联的。太湖水乡孕育了当地百姓大众的语言、歌声,具有软绵清婉的特色。自然也深刻影响了吴派古琴的风貌。初唐琴学大师赵耶利对比概括了吴、蜀两大流派的琴风,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留下千古名言。

自唐以降,吴派人才辈出,琴学大师相继不绝,宋元时有姑苏朱长文,两浙郭楚望、毛敏仲、汪元量等,明代有四明徐和仲,松江刘鸿,姑苏张用轸,娄东陈爱桐、徐青山,常熟严天池等。从流派来看,吴派

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作品

4

据统计分析,《松弦馆琴谱》中有九首琴曲可能源自《西麓堂琴统》。这就说明两谱的关系非同寻常。歙人汪芝所辑《西麓堂琴统》刊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载有一百七十曲(含调意品三十二),是一部博采前代诸家,综合各调各类的大型琴谱。《琴统》的编者生活在吴语系地区长期得到熏陶,他的琴风受吴派影响是很自然的。《琴统》中对儒派和山林派这类文人琴曲的倾向性十分明显,这同吴派文人琴的特点相吻合。在笔者统计分析的部分打谱发掘中见到,《琴统》中富有儒家思想文化的琴曲有近百首,富有老庄道家思想文化色彩的琴曲有二十余首之多。

这在别的琴谱中是很少见的,象《采真游》、《远游》、《逍遥游》、《崆峒问道》、《瑶天笙鹤》等极富道家文化的琴曲,只见于《西麓堂琴统》。如《修禊吟》、《康衢谣》、《冲和吟》、《谷口引》、《达观吟》、《流觞》、《胶漆吟》、《忆颜回》、《杏檀》、《清夜吟》、《江月白》、《春江晚眺》、《一叶知秋》、《梅

展开阅读全文 ∨

琴法简介

5

《琴统》中某些左手指法的运用特别注重,例如远注、飞吟、长猱、缓猱、往来吟和暗接等婉转的气韵。如《庄周梦蝶》、《崆峒问道》诸曲中,飞吟就有七、八个之多,在其他琴谱中是极少见的。注重这些指法的运用同“吴声清婉”的吴语委婉柔软是十分和合的,很可能正是为了表达吴声而采用的。在后来的《徽言秘旨》和《大还阁》等琴谱中也还可以见到这些指法。这是笔者为何将《西麓堂琴统》列为吴派早期谱系的又一佐证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琴流派会发生演化变异,琴风也在不断流变,同时又出现某种回归。这种演变或是回归具体表现在琴曲、曲谱和琴人个性等方面。例如广陵派在保留吴派(虞山派)琴风和平清婉的同时,运指活泼,取音舒美,琴人操缦多跌宕、飘忽,代表琴曲有《山居吟》、《樵歌》等,同时也保留了虞山派琴曲《良宵引》等。这是比较典型的琴派演变。而近代的吴门琴派在承接虞山派的过程中则更加崇尚对吴派琴风的回归。从吴兰荪、吴浸阳到吴兆基,吴门已集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