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广东省名人 > 梅州市名人 > 平远县名人 > 姚雨平简介

姚雨平

更新时间:2019-05-11 14:35

姚雨平(1882—1974),原名士云,法名妙云。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姚雨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辛亥革命时担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1925年(民国14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到南京后,适逢微军老和尚在毗卢寺讲金刚经,姚日平前往听经,遂发心皈依“三宝”,微军老和尚赐法名妙云。曾在灵谷寺寄居一个时期。南归后敬佛素食,朝晚习禅。抗日战争胜利后,携家属往香港居住。解放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政室主任。2007年入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姚雨平

别名:原名士云,法名妙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平远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74年

职业:军人,政治家

毕业院校:广州黄埔两广陆军速成学堂

主要成就: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中国同盟会

人物简介

2

姚雨平,1882年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姚雨平应童子试,中秀才。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集资创办嘉应州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松口体育学堂虽然只办了一期,但却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批干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4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08年,姚雨平在广州与姚万瑜等密谋策应云南河口起义,事泄未成,遂返回平远,应聘担任平远中学堂文史教员,在校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先后被吸收参加同盟会的达数百人。

1911年春,姚雨平与黄兴等人发动广州“三·二九”起义,任调度课长。起义失败后,他远赴南洋继续宣传革命。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姚雨平任广东北伐军司令,“此后,祖父带领部队参加了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等斗争。”

1912年,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任总司令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经历

3

1905年,姚雨平考入广州黄埔两广陆军中学(次年改为陆军速成学堂)。在革命风潮鼓动下,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经谢良牧、张谷山介绍,姚雨平加入同盟会。有了革命组织的领导,姚更加积极地投入革命活动。他和张醁村等潜入虎门讲武堂,联络多名学生参加革命,又到其他地方联络工人一起活动。还与朱执信、胡汉民等人,在香港参与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姚由港返乡,和谢逸桥、温靖侯等商议,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缺乏军事干部,于是集资筹办“松口体育会”以培养军事人才,姚担任教员。体育会开办专修班教授战术,学员大多为同盟会会员和倾向革命的人士,共180多人。因为被清政府地方当局所注意,只办了一期。但这项活动,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辛亥革命爆发后,梅县、潮汕、揭阳、平远、上杭等许多地方的光复活动,都是松口体育会的会员负责领导的。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0年2月,广州的庚戌新军起义失败。11月,孙中山在南洋槟

展开阅读全文 ∨

北伐胜利

4

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北伐军的胜利,对于保卫南京临时政府,促使清帝退位,实现南北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第一,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袁世凯乘新生的民国政权立足未稳之时,命令张勋所部自徐州沿津浦线直扑南京。由于粤军奋起北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了张勋所部顽军,夺取其巢穴徐州,解除了清军对南京的威胁,用胜利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第二,促成了清王朝的覆灭。清末代皇帝溥仪的“逊位”,是革命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之所以会在1912年2月12日发生,是由于广东北伐军北伐胜利所促成。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把此次北伐之役视作建国之役,当北伐军烈士遗体归葬金陵建墓的“民国元年三月”,他挥毫亲题“建国成仁”碑铭,并署全衔“临时大总统孙文题”8字。足见孙中山先生是以最真诚的敬意、最崇高的礼仪,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评判此次北伐及其殉难烈士的作用。

与丘逢甲

5

丘逢甲于姚雨平有救命之恩,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批革命党人于深夜相继退入小北丘家祠,数十人攀墙而入。翌晨,两广总督张鸣岐闭城搜捕革命党人,惟丘家祠是丘逢甲寓所,门首高悬钦赐“工部主事”木牌,清兵不敢冒犯。而姚雨平却于事后被清巡警所拘捕,“经各同志和平远同乡会多次设法营救,派人探监,示意姚伪称为“两广方言学堂”学生丘某。再经丘逢甲亲自交涉营救,始得释放。

而早在1909年,丘逢甲就特地写《春江》五言绝句赠给学生姚雨平:“春水绿生波,春江批桨过。阴晴浑未定,莫便脱渔蓑”,此诗似写春日的江水,实是借景喻志之作。当时形势连遭挫折,丘逢甲作此勉励姚雨平不能灰心丧志。诗中把革命比作“春水绿生波”,尽管革命暂时处于劣势,却认定“阴晴浑未定”。诗末更勉励姚雨平“莫便脱渔蓑”,暗喻切莫放弃武装斗争。

家庭成员

6

孙女:姚明卿、姚莹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