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薛己简介

薛己

更新时间:2019-05-27 20:30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府学诸生,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薛氏得家传,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薛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江苏

出生日期:1487年

逝世日期:1559年

职业:医生

代表作品:《外科枢要》

人物经历

2

薛己(1487~1559)中国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薛铠曾为太医院医士。薛己自幼继承家训,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名著一时。正德元年(1506)补为太医院院士,九年提为御医,十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里。薛己治学极为刻苦,论著很多,除自著的《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之外,还有许多校订书,薛己校订书的特点,选注名著,附以己见,如他校订有《妇人良方大全》、《小儿药证直诀》、《明医杂著》、《外科精要》等数十种。这些校本中不少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理法方药依据。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钱乙等影响最大。薛己以外科见长。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家为世医,其父薛铠亦为当时名医。薛己年幼时继承家学,从其父学医业,是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思想

3

《内经》中对脾胃十分重视,东垣之说即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薛己论脾胃很重视《内经》这一认识,他说:“《内经》千言万语,旨在说明人有胃气则生,以及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这与东垣之说是一脉相承的。薛氏接受李杲的学术观点,提出“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但是,薛氏又有不同于东垣之说的内容。东垣提出脾胃元气与阴火不两立,气虚则阴火亢盛,而薛氏则重视脾气下陷。如其举例脾气下陷,湿热下迫,可致血崩之理,与东垣“阴火上乘土位”之说则不尽相同。又如,其论治头面部疾患时,指出:“脾胃发生元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升,则鼻通矣。”亦是强调脾气升阳的作用。至于脾胃虚损导致血虚者,薛氏又指出脾不仅可以统血,又是生血之源。因此,治疗时,主张滋其化源,用六君子汤加减。

薛氏不但重视后天脾胃,而且又十分重视先天肾命。薛氏接受王冰之说,并以钱乙的六味丸、崔氏的八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观点

4

薛己的学术观点,是在深入研究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总结而成的。在当时元末明初,世医浪学丹溪之法,恣用知、柏,流弊日深的情况下,薛氏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在理论上重视脾胃,注重脾胃与肾命的关系,在治疗上善于温补,对明代以后诸医家逐步对肾命的探索引向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薛氏本人不失为一位对明代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医家。

1.治病求本

《内经》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薛己遵循《内经》的思想,亦十分重视这一点。他治病求本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其一、他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故在《明医杂著》注中,他说:“凡医生治病,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强调辨证求本、治病求本的重要性。他还说:“洁古张先生云:‘五脏子母虚实,鬼邪微正,君不达其旨意,不易得而人焉。徐用诚先生云:‘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必求于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

展开阅读全文 ∨

治疗经验

5

1、隔蒜灸:适用于蝎、蛇、蜈蚣、狂犬咬伤的患者。用大蒜头去皮,切成三文钱厚,安放在疮口上,置艾炷灸之,三炷换蒜。如果疮大头多,将蒜捣烂摊患处,艾铺其上燃烧,蒜败再换。此法又可治一切疮毒,尤以剧痛或不痛而麻木者为宜。

2、隔豉饼灸:以豆豉为末,唾津调和作饼如钱大,厚如三文钱,置患处;放艾炷灸之.豉饼干即换。如果疮口大则以嗽口水作饼,上铺艾灸之,治疗疮疡肿硬不痛及溃而不敛等症。

3、隔附子饼灸:以附子末唾津调和作饼如三文钱厚,置疮上,用艾灸,饼干则换,治体虚而疮陷之症。

4、桑枝灸:以桑木点燃火焰,吹熄焰,以灸患处。该法可以拔毒止痛,接补阳气。李时珍曾说:“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气而祛风寒,所以能祛腐生新。”

5、香附饼灸:以香附研末,酒调和作饼,上置艾炷作灸法。香附理气活血,酒调后又以艾灸熏之,可促使气血通达,用以治气血壅滞之痈肿热痛。

6、木香饼灸:以生地、木香为末,酒调为饼,上置艾火施灸

展开阅读全文 ∨

治疗特点

6

1、伤科的治疗特点

薛氏的伤科治疗特点,突出表现在十分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八纲辨证。

薛氏治疗伤科疾病,不同于其他医家,仅重视手法与外用药物,而是从人体的整体部位辨证,创立伤科内治法,并以气血立论。薛氏认为:“肢体伤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认为外伤疾病虽损伤于外,而实则影响于内,而人身以脏腑气血为本,故薛氏十分重视补气养血活血法的应用。

而于养血与活血之间,更注重养血,他认为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肌肉不致遍溃,故四物汤之类是其常用之方。而补气之药更是常用,薛氏认为外伤之病,正气易虚,故补气,调补脾胃是其常用之法,甚者则从肾命用药,从脏腑分析,与其注重脾胃肾命的学术观点相一致。而在具体分析每一个病证时,薛氏又强调“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并应“极变析微”,“贯而通之”,注意从整体把握病情,形成自己的辨治风格。后世称其为整体派,其代表著作为《正体类要》。

2、齿科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

贡献

7

薛己一生不仅以临证疗效卓著称世,且勤于著述,为后人留下了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文献。薛氏著述涉及内、外、妇、儿、针灸、口齿、眼、正骨、本草等诸多方面。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记述各科临证验案内容的薛氏自己的著述,有《内科摘要》2卷,该书是中国第一次以内科命名学科及书名者;《女科撮要》2卷;《过庭新录》(一名《保婴金镜录》)1卷;《外科发挥》8卷;《外科心法》7卷;《外科枢要》4卷;《正体类要》2卷,是正骨科专书;《口齿类要》1卷,是口腔和喉科专著;《疠疡机要》3卷,是麻风专著;《疠疡机要》1卷。在其所著《外科枢要》、《外科发挥》及《薛氏医案》三书中对皮外科痈疽、天疱疮、赤白游风、臁疮、时毒等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详细论述,并附有临床医案。宋以来对痈疽疮疖的治疗主张托里内消,薛氏则指出必须辨证治疗。治法上重视脾胃,偏于温补。

第二类是经他校注和增补的著作,有宋代陈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8

1、《内科摘要》

2、《女科撮要》

3、《外科枢要》

4、《外科经验方》

5、《疠疡机要》

6、《正体类要》

7、《本草约言》

8、《口齿类要》

9、《痘疹方论》

10《薛氏医案》

11、《名医杂著注》

12、《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13、《校注妇人良方》

14、《校注外科精要》

15、《校注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16、《校补原机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