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董秋芳简介

董秋芳

更新时间:2019-06-02 19:29

董秋芳(1898——1977),笔名冬芬、冬奋、秋航、秋、奋、航等,绍兴县王坛镇青坛人。1913年考入绍兴浙江第五师范,与陶元庆、许钦文等同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担任绍兴“国耻图雪会”副会长。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与许钦文等组织“春光社”,邀请鲁迅、郁达夫、周作人等作指导。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坚决站在鲁迅一边,在《京报》副刊、《语丝》上连续发表杂文,积极投入反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正义斗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董秋芳

别名:笔名冬芬、冬奋、秋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职业:著作家、教育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人物生平

2

董秋芳1927年由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争自由的波浪》一书作为《未名丛书》之一印行,鲁迅亲自为该书写了《小引》。同年,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以“冬芬”为笔名,给鲁迅写了《文艺与革命》的长信,鲁迅公开复信给以肯定与指导。

1929年3月回北京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去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学教授国文,国学大师季羡林是其当时的学生,其间结识胡也频与丁玲。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应郁达夫之邀去福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政论,扶植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的青年作家,为东南沿海进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在绍兴稽山中学、绍兴简易师范、杭州高级中学、宁波市立中学、浙江师范学院任教或担任领导工作。

1953年调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兼中学语文课本编辑委员会高级编辑。

1971年退休回绍兴定居。

1973年被任命为绍兴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评价

3

在绍兴近现代史上,董秋芳虽不像秋瑾、陶成章那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轰轰烈烈;不像鲁迅、蔡元培那样有光彩照人的思想和有口皆碑的文章;也不像孙越崎那样位高权重,实业救国,贡献卓著。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同样值得绍兴人骄傲的爱国、进步、勤奋、乐教的著作家、教育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战斗的笔,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每一个战役中,始终未曾停止过。他和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友谊,和李大钊、郁达夫、胡也频、丁玲、周建人、陶元庆、叶圣陶、楼适夷、许钦文、吴伯箫等老一辈革命作家曾经患难与共。解放以后,他曾在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工作,先后注释了毛泽东、鲁迅的著作以及许多国内外名著,作为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材使用。

董秋芳的学生、国学大师季羡林,称董秋芳为“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他说:“董秋芳先生的指导对我影响最大,他的指教决定了我一生的写作活动。自那以后60多年来,我从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事迹

4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福建省会的永安山城的进步文化活动持续7年之久。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间,永安曾先后出现过出版社39家,新闻通讯社4家,编辑单位20家,书刊发行机构15家,印刷所19家,文化学术团体和群众组织40余个。出版报纸12种,期刊129种,书籍800多种,丛书、丛刊近40套。参加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专家、学者达100多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因而永安也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文化城”。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批爱国的热血青年,随同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人先后汇集到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为了抗击日寇的侵略,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以笔为武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顽强战斗。

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爱好文学的革命青年,造就了一批党的工作骨干。本文且不去叙述当年左翼作家黎烈文组建改进出版社、创办《改进》、《现代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功绩

5

董秋芳一方面引导青年用笔向社会的黑暗、腐败作斗争,一方面又十分注意保护青年,使他们免遭伤害。有一回,《新语》上发表了晏石写的《女人、社会、路》的杂文,中心思想是:妇女要解放,必须先改革社会。特务即找上门来,要董秋芳交出作者的真实姓名和住址。董秋芳说:“文章言论,如有出轨,责任首先在编辑,我要加以检点。文章是外面投来的,没有注明真实姓名和地址。”特务没有办法,最后给了一个警告:“今后如果再登这种混帐东西,对你不客气!”(刘金著《马上随笔》213页,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说完悻悻而去。董秋芳对于青年们稍有可取的文章从不求全责备,总是满腔热情地加以揄扬,并积极设法刊登。

董秋芳利用《民主报》副刊《新语》这一阵地,致力培养青年,关心青年。他对于在来稿中透露对旧制度的憎恨,对现实社会的腐败和对国家前途而忧伤的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总是给以谆谆教导。闽西有一位青年作者张汉城(笔名金斗节子)给董秋芳寄

展开阅读全文 ∨

母校缅怀

6

董秋芳先生不像秋瑾、陶成章那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轰轰烈烈;不如鲁迅、蔡元培先生那样留有丰碑式的宏篇巨制,有光彩照人的思想和惊世文章;也不像孙越崎先生位高权重,实业救国,贡献卓著。但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同样值得绍兴人骄傲的爱国、进步、勤奋、乐教的教育家、翻译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是一位更贴近普通老百姓,易为许多后辈学子仿效的平凡而人品高尚的老师。

董秋芳的名字两次出现在校史上。1913年至1919年,他就读于绍兴第五师范;1947年他任教于绍兴简易师范并担任校长。

董秋芳1898年8月2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县青坛村,笔名冬芬、秋芳、秋舫。1913年15岁时,董秋芳考入绍兴第五师范,他的同学后来有成就的,还有许钦文、陶元庆等。1919年“五四”时期,正是董秋芳师范毕业前夕。在爱国思潮的激励下,他与校友何赤华等一起,在绍兴支持北京的爱国学生正义斗争,宣传“五四”运动的意义,反对封建卖国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