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陕西省名人 > 渭南市名人 > 蒲城县名人 > 李仪祉简介

李仪祉

(水利学家)
更新时间:2019-06-08 15:44

李仪祉(1882-1938),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多所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并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陕西人民受益尤大。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李仪祉

别名:原名协,字宜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蒲城

出生日期:1882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38年3月8日

职业:水利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柏林皇家工程大学

信仰:同盟会

主要成就: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 建设关中八惠 近代科学治理黄河的开拓者

代表作品:《水工学》、《水力学》、《潮汐论》、《中国水利史》等

人物简介

2

李仪祉,原名协,字宜之。父亲李桐轩,关中名儒,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省修史局总纂、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剧作家。伯父李仲特,数学家,曾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

李仪祉的青年时代,满清政府昏庸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人民饱经忧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他自幼受到父辈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学习接受近代科学知识,以及两次留学德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奠定了他忧国忧民、科学救国的思想基础。

生平

3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是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多所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利人才。倡导和修建了陕西的泾惠渠等水利工程,树立起现代灌溉工程样板,使陕西百万亩农田旱涝保收,造福后代。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治黄导淮、整治运河,贡献卓著,被誉为一代水圣。

其父李桐轩和伯父李异材,都是关中名儒,同盟会会员。其父李桐轩辛亥革命后曾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省修史局总纂、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曾在老家成立了戏班子“易俗社”,经常借助艺术表演宣传进步思想。其伯父李异材,数学家,曾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其父亲和伯父的爱好和学识,对李仪祉的影响颇深。在李仪祉先生的幼年,除攻读了四书五经以外,还从其父及伯父处学习了代数、几何等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履历

4

1882年2月20日生于陕西省蒲城县。

1898年考取同州府第一名秀才。

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获举人衔。

1915年毕业于德国丹泽工业大学,获“特许工程师”荣誉称号。

1915—1922年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长、教授。

1922—1927年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和西北大学校长。

1927年任重庆市政府工程师。

1928年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

1929年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浙江省建设厅顾问。

1930年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

1932—1936年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协助杨虎城在家乡蒲城创办尧山中学,并担任校董。

1932年,在西安创办了陕西省水利专科班

1934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第100次政务会议决定陕西省水利专科班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5

1李仪祉.永定河改道之商榷.华北水利月刊,1928(1).

2李仪祉.黄河根本治法商榷.华北水利月利,1923(2).

3李仪祉.森林与水工之关系.扬子江水道月刊,1929(4).

4李仪祉.华北之水道交通.华北水利月刊,1930(3).

5李仪祉.泾惠渠管理意见.华北水利月刊,1930(9).

6李仪祉.陕西水利工程之急要.华北水利月刊,1930(12).

7李仪祉.沟洫.华北水利月刊,1931(5).

8李仪祉.陕西泾惠渠工程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2(7).

9李仪祉.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陕西水利月刊,1933(1).

10李仪祉.关于变迁河床河流治导之模型试验.陕西水利季报,1933(7).

11李仪祉.导渭之真谛.黄河水利月刊,1934(2).

12李仪祉.治黄意见.陕西水利月刊,1934(3).

13李仪祉.治理黄河工作纲要.陕西水利月刊,1934(7).

14李仪祉.黄河治本的探讨.黄河水利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

治学思想

6

治水兴农,济民利物

他认为:“水利实为利农要图。西北地势高亢,旱灾时见,不有水利,农事何赖?本水利组以培养水利工程技术之高级人才为宗旨”(《西北农校水利组规划》)。又说:“学工程的青年,于求学时代,便应存一济民利物的志愿,日展其所学,便时时想到如何始可供一般人民受到我的益处”(《工程上的社会问题》)。

借鉴中外,重视实践

李仪祉虽然留学德国,攻习水利,但不生搬硬套。对外国的经验、中国古代治水经验,他去伪存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中国实际,亲自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和专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参加考察和施工,使学生由“通、广、博”向“专、深、约”发展。

育才重德,爱国为民

他教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宗旨,提出“要作大事,不要作大官,一切事情要讲求实际,不要争虚名”,“思想要高超,胸怀要廓大,要有坚韧不拔之精神”,号召同学们“将来学成到民间,改良农作物,指导农民复兴农业,挽救我们岌岌可危的国家,这么大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

创建学府

7

李仪祉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参加创办三秦公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陕西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后改为西北大学工科)、陕西水利专修班(后改为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现在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担任教授、教务长、校长、兼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他还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执教,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志士仁人,为我国水利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03年于右任出任陕南商州中学堂堂长,李仪祉被聘为数学教习,成为他从事教育的发端。1911年辛亥革命后,于右任出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请他出任津浦铁路局局长,他不就任。次年回陕,在西安与友人创办私立三秦公学,广聘社会名流和学者任教,设数、理、农各门主课及英、德、日外文课,学习西方科技。招收学生200余名,培养出魏野畴(中共陕西军委书记)、刘天章(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杨钟健(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等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

8

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

李仪祉自幼生长在渭北高原,他的终生夙愿就是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约在公元前236年,秦国在关中建成了引泾灌溉工程——郑国渠,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从泾阳县泾河峡谷出口张家山引水,渠长150公里,灌地4万余顷(合今2800万亩),亩收1钟(合今122.5公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司马迁《史记·河渠书》)“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赵忠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阳谷,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灌田四千五百余顷。”(《汉书·沟洫志》)郑白二渠使关中成为天府之国,起到了“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白渠谣》)的作用。

1922年李仪祉离开南京,回陕西任省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局总工程师,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真正开始了他兴修水利的生涯。他回陕后积极网罗人才,取得陕西陆军测量局的支持,组织引泾灌溉工

展开阅读全文 ∨

9

李仪祉墓位于咸阳城北30公里处泾阳县王桥乡寺背后村,占地面积约1.3公顷,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北朝南,底部周长36米,高2米。1938年他逝世后,在西安参加追悼会的达万人之多,当灵柩运到泾阳陵园时,当地群众有5000人挥泪送葬。国民政府发了特令褒扬,称他“德器深纯,精研水利,早岁倡办河海工程学校,成材甚众。近来开渠、浚河、导运等工事,尤瘁心力,绩效懋著。”《大公报》发表短评,称:“李先生不但是水利专家,而且是人格高洁的模范学者,一生勤学治事,燃烧着爱国爱民的热情,有公无私,有人无我。”1982年和1993年,在李仪祉先生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的时候,分别在北京和陕西举行了纪念活动。在2001年9月第29届国际水力学大会期间,他被作为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工作先驱者的首位,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赞誉。

于右任为李仪祉手书的挽联:“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题写在墓园大门两侧。整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