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刘起釪简介

刘起釪

更新时间:2019-06-11 14:30

刘起釪(1917-2012),1917年生于湖南安化,2012年10月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顾颉刚弟子。1947年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76年3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研究生院教授,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兼经部编委,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顾问。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方向为上古史,专攻《尚书》,以深入研析古史各领域,兼治《左传》、《周礼》。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起釪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安化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2012年10月6日

职业:历史教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历史系

主要成就:研究方向为上古史,专攻《尚书》

代表作品:《尚书学史》《古史续辨》《尚书校释译论》《顾颉刚先生学述》

求学经历

2

刘起釪,1917年生,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父亲早逝,刘起釪从小在祖父指导下读书,其祖父吟古先生是近代湖南大儒王先谦(1842~1917)的弟子。刘起釪从小在爷爷的指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文辞类的古书,13岁读《左传》,15岁读《尚书》,每年点读一遍《左传》。刘起釪少壮时期对《文选》和桐城派下过很大功夫。刘先生17岁时,到省城长沙读高中。工作数年后,到安化县蓝田镇国立师范学院补习英文,在这期间,刘先生的文章受到国学大师钱基博的赏识。

1941年秋,刘起釪考取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历史系。当时南京已经沦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南京大学也随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往重庆。那时物价飞涨,生活十分困苦。以刘先生的老师顾颉刚这样的名教授为例,他一顿本来要吃三碗面条才能饱,但只吃得起两碗(据台湾版《顾颉刚日记》)。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起釪刻苦学习,被顾先生称为“高才生”。刘起釪1942年记录的顾颉刚讲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研究

3

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将顾颉刚先生及其开创的古史辨学派的杰出成就分为四块:经学,上古史,历史地理,民俗学。刘起釪学出顾门,在前三大领域都有杰出的建树。

经学

顾名思义,“经学”是研究古代经书的一门学问。我国的经书由最初的五种演变到“十三经”,皓首未必能穷经,因此是从娃娃抓起的。人到中年,刘先生追随他的顾老师整理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也是最难的一部经典。顾先生善于搜集资料,凡他写过的论文,他人再增加几条资料都很困难。刘先生继承了这一作风,到京后正值身体健旺时期,花了半年时间跑北京市的图书馆和旧书店,搜集群经所能见到的各种版本情况,用卡片记下来,回来与宋明至今各种书目及文献著录相对勘,撰成《尚书及群经版本录》;刘先生所在的中华书局藏书甚富,藏有历代石经图书、图录、拓片,加上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处的石经图书等资料,刘先生撰成《历代石经》。又据顾先生所藏和中华书局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性格

4

备经交困,心愿未了

刘起釪的老家在农村,老家经常来信,希望得到刘起釪的救助,而刘先生能力又很有限,常陷于痛苦无奈之中。可能是在2000年,我已是副研究员,工资是1700元,刘起釪退休工资是1900元,顾颉刚的助手王煦华号称“特约研究员”,实际是副研究员待遇,工资1500元。刘起釪常说他终老的待遇是1956年评定的副研六级,60岁按时退休,没有返聘,工资少了不少。刘起釪因为失聪,和他人交流只能靠笔,他把药品说明书都攒下来以供书写。有一次我和顾先生两个女儿去看他,他非留我们吃饭,吃到一半,破旧的桌子有一条腿突然断了,菜汤撒了一地。刘起釪住的房子在一层,建筑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昏暗寒冷,且无法洗澡。2000年3月19日,刘先生给我寄来14页、近两万字的长信,诉说生活的不顺,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受到委屈就迁怒到不做学问。就是在这样没有经费、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刘先生退休后完成了一系列传世之作,确属“备经交

展开阅读全文 ∨

晚年生活

5

老无所依的困顿晚年 《金陵晚报》2011年2月13日的一篇报道《SOS,一代宗师垂垂衰竭的史学生命》,曝光了这位史学泰斗的凄凉晚年。相信应该很快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原文如下:2011年古城南京,除夕之夜,爆竹与烟花齐飞,霓虹共灯影一色。欢声笑语的男女老少,或团聚在家宴之中,或围坐欣赏央视春晚,或涌入秦淮灯会比肩接肿的人海……而城郭东南隅挂着某康复中心招牌的“托老所”104室内,一位耄耋老人却孑孓悬坐在单人床边。接近2000个日日夜夜屈居于此,从未走出过大院,他已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碗水饺和一盘大白菜肉片,提示着今天大概是个什么节日。老人用颤抖的右手夹起颤抖的左手碗中的水饺,慢慢吞吞地咀嚼着孤寂和辛酸……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釪老先生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家,九十年代初就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该院历史所古代思想史研究员吴锐介绍说,中国几百年才出一位博通古史经籍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心愿

6

2010年年底,有人前去探望老人发现,老人对身边的事情已经糊涂了,但只要谈起学术,他的思路却异常清晰。

“您在生活上还有什么要求吗?给您配个轮椅,需要吗?”前访者在纸上写下这样的问题。“不要了。花国家的钱。”刘起釪颤抖地写道。

“您还有什么心愿吗?”“我希望回北京教书。一个课一个课地教下去。”

2012年10月6日凌晨,一代史学宗师刘起釪先生在南京一家托老所走完了一生的历程,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学生,老人走的是那样的孤独。在第一时间致电历史所表示哀悼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丁伟志,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先生同门师弟王煦华先生,刘先生同事肖良琼、常玉芝女士,台湾佛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纪祥教授。由于家属不愿意接待媒体,很多人还不知道刘先生去世。在12日的追悼会之前,在刘先生之女的家里,举行了简单的追思仪式,参加者是刘先生在南京的和湖南、安徽的亲属,还有刘先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著作

7

尚书学沿流概要,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第6期释《尚书·甘誓》的“五行”与“三正”,文史第7辑,1979年

《洪范》成书时代考,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尚书》的隶古定本、古写本,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3期

《尚书·汤誓》校释译论(顾颉刚、刘起釪),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尚书·西伯勘黎》校释译论(顾颉刚、刘起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1辑,1980年

《牧誓》是一篇战争舞蹈的誓词,中国古代史论丛,1981年第3期

《尚书·微子》校释译论(顾颉刚、刘起釪),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尚书·微子》校释译论,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尚书与古史研究》序,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尚书与群经版本综述,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

周初的“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及卫康叔封地,历史地理,1982年第2期

尚书与群经《石经》综录,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1984年第1期

由周初诸《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