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刘承钊简介

刘承钊

更新时间:2019-06-13 13:34

刘承钊(1900年9月30日-1976年4月9日),原名承诏,字令擎,动物学家,教育家。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繁殖生物学与性行为的研究中,发现“雄性线”。长期从事两栖类自然史的研究并发现大量新种属,对横断山区两栖动物的分类区系与角蟾亚科的分类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创的见解。多年担任教育领导工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承钊

别名:刘承诏(原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泰安县大堰堤庄

出生日期:1900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1976年04月09日

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

主要成就: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职务:四川医学院教授、院长

人物生平

2

1900年9月30日(农历8月12日),刘承钊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大堰堤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在泰安萃英小学与萃英中学读书。中学阶段,因家庭经济困难,兼做扫地、打钟等杂活。曾两度辍学,到泰安博济医院做护理工作以帮补家用。

1922年,刘承钊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汇文大学预科学习。

1924年,刘承钊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1年后因对动物学产生兴趣,转入生物系,在该系受当时知名学者胡经甫、李汝祺等教授的熏陶。

1927年,刘承钊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被燕京大学生物系主任胡经甫选留该系任助教,一边教学,一边进修研究生课程,并在李汝祺教授指导下从事两栖动物的研究。

1929年,刘承钊从燕京大学生物学系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得到金钥匙奖励,晋升为讲师。

1930年,刘承钊应聘到沈阳东北大学生物系担任讲师,并从事北方蛙类与蟾蜍第二性征与性行为的研究。

1931年,日军进攻东三省,刘承钊不愿做亡国奴,又回到北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科研综述

刘承钊先后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新疆等14个省区调查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标本和资料;在两栖动物区系分类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成绩,编写了《华西两栖类》(1950)及《中国无尾两栖类》专著,受到世界上同行的重视。先后发现了角蟾亚科7个属40个种,定名新种和新亚种60余种,澄清了许多过去在分类上的问题;提出横断山脉是中国角蟾亚科分化中心的见解,为研究角蟾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到中国西部高山高原自然条件下研究动物,特别是蝾螈与蛙类的生活,是刘承钊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到成都后,刘承钊利用所有假期及一切机会,省吃俭用,从薄俸中挤出钱来,带领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到山区去采集蛙蟾蜥蛇。他自述此时的心情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两栖爬行动物,使我忘掉所有的艰难与险阻。”1938年到1944年,共进行野外调查11次,主要到川康一带,兼及陕、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刘承钊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主席等职。

个人生活

5

1961年,刘承钊与夫人胡淑琴根据30多年研究及野外调查积累的资料,编写出版了《中国无尾两栖类》。这部科学著作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被认为是中国无尾两栖分类区系学的权威性著作,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1988年该书获中国自然科学奖。

人物轶事

6

1936年,日本动物学会请他去参加学术会议,并许诺给予开展科研工作种种便利条件,刘承钊断然拒绝:”我不愿到一个侵略自己祖国的国家去为学术而学。”

人物评价

7

“特别能干的学生”,“他是我所遇到最有才华的学生之一”,并在评语单上的最高档次“excellent”之前用笔加上“very”一字。(芮特对他的评语)

刘承钊是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为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承钊于四十年代在美国完成长达400页的《华西两栖类》专著,五十年代他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国无尾两栖类》专著。这两部权威性专著将两栖动物分类学理论和方法又一次推上了新的高度,得到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界的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刘承钊和他的两栖类研究中心,组织研究力量,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和野外采集,为新中国两栖类科学研究事业作出新贡献。

刘承钊是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进步追踪四座移,弹琴髭蟾称大鲵。”“踏遍川康思滇藏,我为斯民哭健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吴征镒教授题诗追思承钊先生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