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黄郛简介

黄郛

更新时间:2019-06-17 16:23

黄郛(1880-1936),字膺白,号昭甫,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会会员,蒋介石盟兄弟,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毕业。曾任北伐军兵站总监、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总长、教育总长、新中国建设学会理事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参与过上海光复、“二次革命”和护国之役、北伐战争等事件。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百官镇(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人。早年在日本留学从而结识蒋介石、张群等人,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外交部长、教育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1928年5月,日军炮轰济南,制造五三惨案,时任外长的黄郛事后被蒋介石免职顶罪。1933年秉承汪精卫授意,在华北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屈辱妥协的外交方针,后遭到全国民意所指而被迫辞职。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所谓“读书学佛”的“隐居”生活。1936年9月,复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12月6日病逝上海。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黄郛

别名:黄膺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上虞

出生日期:1880年

逝世日期:1936年

职业: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府委员

毕业院校:东京振武学校

主要成就:入同盟会,参与上海光复、“二次革命”和护国之役、北伐战争

人物简介

2

黄郛(1880~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绍麟,字膺白。早年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加入同盟会。在日期间结识蒋介石、张群。

1910年毕业回国,在清廷军谘府二厅、军事官报局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陈其美招往上海,参与上海光复,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2师师长、南京临时政府兵部总监,委蒋介石为第5团团长,并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盟兄弟”。次年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迎合蒋介石意,主动解散所部军队。“二次革命”失败遭袁世凯政府通缉,后逃亡日本,经南洋后赴美国。1915年底,护国战争起,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后定居天津,与北洋政客过往从密。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受徐委托代编《欧战后之中国》一书。

1921年出任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入张绍曾内阁,署理外交总长,随后又历任高凌尉、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黄郛,字膺白,浙江绍兴人。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一年后,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1910毕业后回国。在日本期间,黄郛与李烈钧等二十五人,取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义,发起组织“丈夫团”,砥砺意志,排满抗清。“丈夫团”中的主要人物后来都成了辛亥革命后各省的都督或军政首长。武昌起义后,黄郛与蒋介石参与了陈其美主持的光复上海活动。他们三人成了结义兄弟,陈居长,黄居次,蒋居末,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相约。

武昌起义后,黄郛从北京赶回上海,参加攻占制造局、光复上海的战役。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黄任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参与策应光复杭州与攻克金陵之役,为国民政府临时奠都南京立下汗马功劳。民国成立后,响应政府裁减地方军队,率先解散其所辖陆军第二十三师。宋教仁案发生后,起事反对袁世凯,事败后,和黄兴、陈其美等一同被袁政府下令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4

民国云谲波诡的政坛上,黄郛在政治和外交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短短的五十七年的生涯里,参与了民国肇兴、军阀纷争到“七七事变“前中日交涉的很多重大事件。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日关系史,都很难绕开他。

黄郛同时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一生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这在民国的政客中确实不多见。

黄郛去世后的七十多年里,关于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评价,国共两党之间,官方和民间都迥然不同。黄郛死后,国民党政府曾经先后在1936年和1945年两次给予特别表彰,这在民国的政坛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褒词云:“智虑忠纯,文武兼资,致身革命,卓著勋劳……不避险阻,力任艰难,隐忍求全,用纾祸变,心孤事苦,尤人所难。”评价非常之高。

在民间,黄郛一直被看做亲日派的代表,在中国的语境下,这实际上和准汉奸已经相距不远了。他经手的几起中日交涉,如北伐期间的宁案和济南惨案,在当时已经很不被世人谅解。尤为人诟病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