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徐复观简介

徐复观

(原私立东海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更新时间:2019-06-17 20:22

徐复观(1903-1982),湖北浠水人,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之一,亦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年赴日留学,大量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先入明治大学,后就学于日本士官军校。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激于民族义愤,提前返国。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战,亲身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1943年,任军令部联络参谋,派驻延安。数月后返回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擢升少将。1944年谒熊十力先生于重庆北碚勉仁书院,并拜入其门下。在熊先生的开导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并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体会出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国的理念。1949年,徐复观迁台,定居台中,并历任省立农学院、私立东海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1958年元旦,徐复观与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9年赴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继任教席。1982年4月,徐复观因胃癌在台湾逝世,享年80岁。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徐复观

别名:徐秉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浠水县

出生日期:1903年1月31日

逝世日期:1982年4月1日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湖北省立第一师范

主要成就:新儒家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艺术精神》等

人物生平

2

1903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场凤形湾。12岁就读于县城高等学堂。旋入省立第一师范。

1926年入湖北省国学馆。

1928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考入陆军士官学校,涉猎政治、经济、哲学诸书,视野大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秘密从事抗日活动被遣送回国。先后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任团长、军参谋长、师管区司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参与指挥湖北阳新半壁山、山西娘子关等战斗。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受命任驻延安高级联络、参谋,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所交往。6个月后返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并被授予少将,是蒋介石十四位核心幕僚之一,参与机要。

1944年往勉仁书院谒师熊十力,悟熊氏“亡国者,常先亡其文化”之言,乃潜心于中国文化典籍。

到台湾后,从政治圈转向学术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与唐君毅、牟宗三等海外学者一起推动儒学现代化研究,被称为第二代“新儒家”领军人物。

1949年他在香港创办的政治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3

徐复观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这些论著,思想深邃,立论卓特,文风雄健,涵盖中国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其间一以贯之的主线,即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阐扬蕴含其中的中国人文精神。徐复观的学术著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涉猎的范围广,从思想史到经学史、政治史、逻辑学说史,从文学到艺术,均有建树;二是著作水准高,徐先生的著作条分缕析,结构整严,随机感悟,透辟见底,言词恳切,真诚感人。

《政治与学术之间》、《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两汉思想史》(三

卷)、《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集续编》等。

参考文献:

颜炳罡著:《当代新儒学引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李维武编:《中国人文精神之阐扬》,中国广播电

展开阅读全文 ∨

外界评价

4

徐先生乃斯世之英豪,他已尽了其鸣时代之艰难与民生之疾苦之责任。——牟宗三

我想在现代学术史上,徐先生扮演的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的学术经验和政治经验一样,可以说都不是正统的,但是其价值正在这种地方,他在价值上并不追攀主流或当权派,学术上也表示出伟大的异端的精神。——余英时

徐复观先生的人格风范,就像东海一样的辽阔,像大度山一样的永恒。——杜维明

徐复观与牟宗三、唐君毅同列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对现代新儒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兴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58年,他与牟宗三、张君劢、唐君毅联合署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成为新儒学思潮在港台地区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学术上,他接受熊十力“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加上他独有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使他更关注现实生活,无意致力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做思辨型、书斋型的学者,而是以思想史论、时政杂文在历史与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研究

5

徐复观这个中国内地读者颇为生疏的名字在文化学术界凸现出来,他有关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道德精神等领域的新鲜的见解、观点和学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研究文章

萧萐父:徐复观学思成就的时代意义

杜维明:徐复观的儒家精神——以“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为例蔡仁厚:徐复观的学术通识与专家研究

李维武:国族无穷无极,江山辽阔多时——徐复观的文化哲学与人文世界

黄克剑:心灵真切处的忧患——徐复观先生文化思想论要

李翔海:徐复观中西文化观述评

陈进国:从忧患意识到和乐境界——徐复观先生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开掘与反省

王煜:徐复观与深圳市民的忧患意识

周炽成:徐复观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一员

罗义俊:儒家批判传统的重建——论徐复观先生的时代贡献

黄俊杰:当代历史变局下的儒家诠释学——徐复观对古典儒学的新解释

姜国柱:徐复观的心性论

杨胜良:论论徐复观对儒家“成己”思想的诠释

肖滨:徐复观重构儒家政治文化的三个曾面

展开阅读全文 ∨

日本观

6

从徐复观的系列《东京旅游通讯》来看,其日本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日本知识分子的译与创。徐复观说“日本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介绍,真是又多又快,这是使我非常羡慕、感激的一种事。”“日本对新鲜事物感受之快,对世界出版物翻译之快,介绍之快,恐怕在世界上是少可比拟的。”应该说,这种概括是符合日本社会发展事实的。日本之所以从一个古代的后进国发展到今天的先进国,善于迅速地译介先进的外国文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在古代,日本知识分子全面译介和大力吸收了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大大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分子又全面地译介西方的哲学、文学、经济、政治、法律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先进文化,通过日本民族的上下努力,迅速地实现了近代化。甚至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也不得不通过日文译本来大量介绍西学。直到今天,日本知识分子这一大优点仍在继续发扬。以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