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安徽省名人 > 合肥市名人 > 庐江县名人 > 刘秉璋简介

刘秉璋

更新时间:2019-06-19 17:54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清廷罢其职。一生谈泊名利,却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材。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秉璋

别名:仲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庐江

出生日期:1826年5月20日

逝世日期:1905年8月23日

职业:四川总督

主要经历

2

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刘墩村人(明永乐间刘秉璋祖先迁此定居,改此地为刘家墩,后1983年地名普查时改名刘墩),农民家庭,自幼读书。咸丰十年(1860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占据江宁,刘秉璋随钦差大臣张芾军至皖南,常为其筹划进剿之策,深得李鸿章赞赏。李鸿章任江苏巡抚,移军上海,镇压太平军时,即奏调刘秉璋于帐下。刘秉璋遂入淮军。时上海驻有英人戈登训练的常胜军,见淮军装备低劣,服饰又差,皆笑而侮之。刘秉璋对诸将士说:“此不足病也,顾吾曹能战否耳!”后经数战,淮军作战勇敢,常获大捷,深得常胜军饮佩,并积极配合淮军镇压太平军。同治二年,太平军攻占福山,进围常熟,形势危急。刘秉璋会同潘鼎新、刘铭传诸军进攻福山,以救常熟,并约常胜军以大炮轰击太平军营。太平军遂解常熟之围,回军福山。不久太平军攻占浙西各郡,危及江苏,李鸿章急令刘秉璋自

展开阅读全文 ∨

诗词

3

阅兵松潘道中作 铃辕小队拥旌旗,嘉命恭承远视师。马齿六旬吾老矣,羊肠九折命驱之。层峦细入龙眠画,秀岭雄于太白诗。匹练悬流三百里,匡庐瀑布未云奇。

习静园用顾幼耕韵

旧院习已荒,榛芜翳众绿。命匠稍经营,累石间疏竹。习静亦偶然,为迓高贤躅。诙诡语惊人,啸歌声满屋。宾朋亦既醉,主人请继烛。官样与儒风,一齐高阁束。欢笑忽欷歔,惊心羲驭速。皓首百无成,终须同草木。蓬荜多穷黎,众乐惭于独。宠命忝缨组,幽怀寄泉谷。《道德》五千言,止足义已熟。欲乞衰朽身,乡关驰梦毂。一壑犹能专,生平愿已足。此如传舍然,徒尔劳板筑。新诗惠衮褒,盥手百回读。

归田自述

元龙意气昔何如,荏苒光阴付子虚。政绩不登循吏传,文章岂有茂陵书。死犹腐草萤光点,生比寒花蝶梦苏。壮不如人今老矣,片帆东去啖鲥鱼。

望见蓬庐喜欲颠,弟兄慰问笑喧阗。豪赀富拥书千卷,醉态狂歌诗一篇。清白差堪贻子姓,烧丹何必学神仙。兴来沽酒招朋好,斫脍烹雌足俸钱。

后人

4

刘家第二代五兄弟,子承父志,后来也都曾风云过一时。老大刘体乾,在袁世凯当政时官至四川省省长(宣慰使),所谓两代人先后督蜀,一时传为美谈;老二刘体仁是举人,原在京城为官,因不愿与袁世凯合作,遂弃官回家;老三刘体信(声木)成为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他的关于楚辞类的藏书,被郭沫若称为海内第一。五兄弟中最负盛名者,是后来出任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的刘体智(即老四晦之)。

刘晦之

刘晦之(1879~1962年)名体智,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县矾山镇刘墩村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刘秉璋在浙江巡抚任上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他率军坐镇杭州。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对家人说:“万一战场失利,吾得对国尽忠,夫人要尽节,三个儿子(指老大刘体仁、老二刘体乾、老三刘体信)要尽孝,小四、小五尚小,送给李鸿章了。”此言一出,军中将士无不铁心报国。中法之战镇海一役历时103天,空前酷烈,全凭浙江一省的财力和兵力支持,最终战胜法军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