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何镜涵简介

何镜涵

更新时间:2019-06-22 16:24

何镜涵,1923年生于北京卒于2008年12月9日,中国美协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35岁时被北京中国画院聘为终身画师。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山水及花鸟画,尤其以写意楼阁山水画著称,开创了中国写意楼阁山水画派,在当代群星璀灿的中国画坛,何镜涵的名字极为响亮。早在北京画院建院时,他就是画院八位终身画师之一,堪称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何镜涵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民族感、独特的风格、非凡的气势而引起社会及各界的特别关注。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何镜涵

别名:少民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3.7

逝世日期:2008.12.9

职业:画家

人物生平

2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与徐燕荪、王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担任职务

3

曾任职于建筑出版社美术编辑的何镜涵先生,跟古建筑打了多年的交道,有着深厚的古建筑功底,他对古建筑进行过解剖式研究,因此勾画它的一梁一柱,一檐一脊,都可以信手拈来,造型、透视、比例、明暗无一不准。从60年代中期开始,何先生100多次走出家门,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画了无以数计的速写,仅在颐和园画松树就画了7年。何先生认为:中国的楼阁亭榭是一种典型的东方艺术形式。它的造型,它的比例、它的韵味,它的曲线美,都是独具匠心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凭着一个艺术家的胆略和气魄,一种全新的楼阁写意法终于崛起,给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

代表作品

4

他先后完成了《楼阁参差倚夕阳》《琼华览胜》《暖阁微语作钟声》等一批惊世之作。那琼楼隐现,飞阁流丹,静影沉壁,云雾缭绕,,清幽寂静,空灵神巧的画境,使人悠然神往,尤其在那斗拱飞檐,九曲回廊中融入的西画明暗透视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效果,更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说道:“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样式,填补了古人没有用写意的方法去表现亭台楼阁这么一个空白,也丰富我们近现代画家表现中国特有的园林山水的一个空白。”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北京画院何镜涵先生于2008年12月9日13点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6岁。

出版发行

5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何镜涵画集》、《何镜涵山水画谱》、《何镜涵人物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何镜涵专集丛书》。

艺术评论

6

何镜涵国画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编者按:在中国美协、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何镜涵国画艺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书画名家踊跃发言,高度评价何先生做人,从艺的人生,一致认为何先生无愧“一代宗师,画坛楷模”的美誉。同时号召全国的中青年艺术家学习何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远发扬光大下去。

王明明:何镜涵先生是我们画院老一辈的国画家,58年就到画院工作,他的绘画艺术对画院和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大家和艺术家要很好学习的。在创作信念上他倡导尊重古人、前人,但不走古人、前人老路的原则,他决心自立门户,化传统为现代的绘画样式,确定了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符号,他开创了写意楼阁新局面,填补了古人没有用写意方法画楼阁的空白,为中国当代山水画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20世纪50年代初,他与徐燕荪、王雪涛、吴光宇等画坛前辈进行过合作,得到过他们的教诲,接受了传统绘画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