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王志均简介

王志均

更新时间:2019-06-24 09:16

王志均(1910.8.3-2000.12.24),出生于山西昔阳,生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王志均,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在胃腺、胰腺分泌的调节机制,消化器官活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以及脑—肠肽的细胞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阐明了胃肠激素释放的天然刺激物,设计了一种胃肠四通瘘管,用以研究胃肠消化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提出细胞保护可能是胃肠肽或脑肠肽的生理功能之一的设想。培养了众多消化生理研究人才。对教学和人才培养有自己的见解。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志均

外文名:Wang Chih Ch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昔阳县

出生日期:1910年8月3日

逝世日期:2000年12月4日

职业: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人物生平

2

1910年8月3日,王志均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东寨村一个中农的家庭。因为太行山区土地贫瘠,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家中有祖母、父母、姐姐、弟弟、妹妹,连他7口人。全家依仗父母务农维持生活。父亲王贵祥在乡务农,母亲田氏在家操持家务,家中还有姐、弟、妹各一人。家境虽不富裕,但尚能维持。王志均少年时代在本乡读小学,学制7年,除国文、算术外,还念了四书、《诗经》等。王志均学习刻苦努力,每学期总是名列前茅,深得本家一位祖父王敦临先生赏识,常以古人读书治学的故事启发、鼓励他努力学习。王志均在王敦临先生影响下学了大量文史方面的书籍,打下了良好的文、史基础。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而辍学,在家务农。两年后,王志均考入美国教会在山西办的铭贤中学,该校收费较少,还可工读以解决上学的各项开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该校还设立一种奖学金,奖励高中三年总成绩第一名又升入大学的学生,奖金额为大洋200元。王志均以高中三年总成绩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王志均利用自己设计的胃肠四通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作用,证明了迷走—胃泌素机制在胃液分泌神经反射期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题将研究结果发表于《生理学报》1965年第28期。

20世纪70年代,国际学术界提出“细胞保护”的概念。王志均以学术的敏感性认为,细胞保护是一个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密切相关的重要科研领域,于是立即开始了探索胃肠肽的细胞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胰多肽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等,说明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某些胃肠肽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中,关于“细胞保护作用——胰多肽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和半胱胺诱发的十二指肠溃疡的保护作用”、“胃肠激素及前列腺素在预防胰岛B细胞损伤及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对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的研究

胰液分泌调节的研究,曾受到神经论观点的束缚。虽然有人早已发现将盐酸注入小肠可引起胰液分泌,但还是将此现象归因于神经机制。直到1902年,英国学者W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1939年8月~1940年7月任云南昆明中正医学院生理学教师。

1940年8月~1941年8月任贵州镇宁中正医学院生理学教师。

1941年8月~1946年7月任贵州贵阳医学院生理学教师。

1950年9月~1953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副教授、中国生理学会理事。

1953~2000年任北京医学院(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教授。

1956年当选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1962年任北京医学院消化生理研究室主任。

1964年当选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1978年当选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生理学进展》主编。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1985年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5~1989年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

1986年任《生理学进展》名誉主编。

1989~1994年任中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

1994年任中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获奖记录

5

获1985年北京市和1986年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获卫生部1986年、1987年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人物评价

6

王志均院士直至晚年仍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为国家培养生理学人才,撰写著作,推动学科的发展。“老牛心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他常以他所喜欢的前人的这句话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