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颜福庆简介

颜福庆

(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
更新时间:2019-07-09 10:29

颜福庆(1882.7.28-1970.11.29),字克卿,祖籍厦门,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颜福庆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江湾

出生日期:1882年7月28日

逝世日期:1970年11月29日

职业:医生 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耶鲁大学

主要成就: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 中山医院 澄衷肺病疗养院

个人简介

2

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即原湖南医科大学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原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非常重视预防医学,

1927年创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伊始,便亲自组建公共卫生科,并创建吴淞卫生公所,作为公共卫生实验区,积极开展城市和农村卫生工作,且坚持始终。他是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1915年学会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会长。他一生治学谨严,医德高尚,言传身教,门墙桃李,服务人群。

个人履历

3

1882年7月28日,出生于上海江湾。

190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906―1909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9年,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研读,获热带病学学位证书。

1910年,任长沙雅礼医院外科医师。

191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获公共卫生学证书。

1914―1926年,创办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

1915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并任第一届会长。

192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

1927年10月,组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院长。

1928年7月,创建吴淞卫生公所。

1933年6月,创建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前身),并任第一任院长

1937年,任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19381939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

1949―1951年,任国立上海医学院临时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概况

4

1882年7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江湾的一个清贫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在兄弟姐妹五人中,他排行第二。他幼年丧父,母亲多病,所以在少年时代就立志学医。他从7岁起就寄养于伯父颜永京(原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家。

在伯父的资助下,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中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他勤奋学习,于1924年以优良的成绩毕业于该校。毕业后,他应召报名到南非多本金矿,担任矿医,为华工治病年余,深受矿工们的尊敬,回国时矿工们集体赠送给他一枚金质纪念章。他与兄长颜惠庆(外交家)、颜德庆(铁道专家)曾并称为“颜氏三杰”。

1906年,颜福庆被选送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深造,由于他学习努力,刻苦钻研,于190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是在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同年,他又到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攻读热带病学,并在短期内获得了热带病学学位证书。

1910年,他接受美国雅礼会的聘请,在湖南长沙雅礼医院任外科医师,在此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

医学学校

5

1910年,颜福庆受聘回国任长沙雅礼医院外科医师,即与该院美籍医师胡美等筹划兴办医学校。在此之前,美国耶鲁大学部分毕业校友发起在中国长沙设立雅礼会,办医院,办学校兼传教。

1906年11月,长沙雅礼医院成立,开始时仅胡美一名医师。1910年颜福庆回国后加入该院。辛亥革命后,谭延闿任湖南省主席兼督军。其母患大叶肺炎,病势沉重,在病程的后几天经颜福庆医师诊治,热程骤退痊愈,从而赢得了谭延闿对西医的信任。雅礼会是群众团体,资金来源于募捐,因而资金有限。颜福庆和胡美利用这个机

会终于说服了谭延闿以湖南省的名义与雅礼会合办一所医学校,定名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合约为期10年,期满可续订。合约送至北京立案,被批驳,理由是地方政府不得同外国团体缔约。

后经颜福庆、胡美二人进京,邀集在京湘籍人士30余名成立湖南育群学会,代表省方签约,合约才获批准。育群学会首任会长为当时总统府顾问章遹骏,颜福庆为副会长,聂其琨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大学医学院

6

1926年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北伐革命军抵达长沙。湘雅医科大学爆发了学潮、工潮,一些学生投身于北伐革命军营,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逐步深入,学校的外籍教师离校回国,颜福庆等中国教师也纷纷离开长沙。颜福庆被聘到北京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职期间,他深感外国人把持学校大权的弊端,决心要创办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办的、规模比较大的、设备比较齐全的医学院。

于是他就会同乐文照、高镜朗、赵运文等开始筹划。当时正值第四中山大学由南京原国立东南大学等几所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该大学计划设立农、工、医、教、文、理、法、商八个学院。经颜福庆与第四中山大学校方商议,将医学院设立在上海。

学校以苏州前江苏医学专门学校的图书仪器标本为物质基础,由政府将在吴淞的原政治大学的校址拨给该校。颜福庆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任命公布时,颜福庆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时无法脱身,故建院初期的筹备工作由乐文照、高镜朗、赵运文等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中华医学会

7

颜福庆除热心于兴办医学教育事业外,他还联合了伍连德等在上海的医务工作者,在1914年5月,发出了组织中华医学会的倡议,并于1915年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因伍连德要坐镇东北主持东北防疫总处,无法来上海工作,因此在成立大会上,颜福庆被选举为首任会长。

1914年4月14日颜福庆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告学会宗旨是:“巩固医界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

1914年11月创刊了《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并列)。在此以前,国内曾有一个“中国博医会”,于1886年在上海成立,是外国教会医院医师在中国的医学团体。该会在辛亥革命前是不允许中国医师参加的。

在中华医学会成立后,经过颜福庆等人的努力,于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执委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双方采用通信表决的方式征得全体会员的同意,宣告两会合并。合并后的中文名称仍为中华医学会,并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能任会长、总

展开阅读全文 ∨

抗战救护工作

8

抗日战争期间,颜福庆担任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发动学校的广大师生和医务人员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抗日的前方、后方,为伤病员服务。

他曾撰文指出:“在此抗战时期,不论对于前方之战士,及后方之民众、难民,均需有卫生医疗救护防疫等措施。因此医师、护士等各项医事人员,至为重要。

唯此项人员原属为数有限,必致求过于供,故在战时,必须依赖各医学教育机关以最短之时间,产生最多量之医事人员,以资源源供给。”

文中还提到:“各医学院校,在战时至少有两种不可或缺之工作。一方面对于前后方所需要医事人员,须从事造就,而不得避免责任。同时一方面须多方设法,保留原有之教授人才学生及设备以期于战时终止后,藉以恢复固有之基础。上述两种工作,相关至切,宜有详细之考虑严密之注意。如顾此失彼,即不能贯彻其应负之使命……”总之,他在支持抗日,救死扶伤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颜福庆对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将永远留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旧居

9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40弄4号,1943年至1950年,颜福庆居住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