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崔铣简介

崔铣

(明代学者)
更新时间:2019-07-14 14:24

崔铣(1478~1541)明代学者。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世称后渠先生,安阳市人。父崔升,曾任延安府知府、四川右参政。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崔铣

外文名:Cui Xian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安阳

出生日期:1478

逝世日期:1541

人物生平

2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入翰林,任编修。因得罪大宦官刘瑾,于正德四年(1509)被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翌年,刘瑾伏诛,召还北京翰林院史馆。正德十二年(1517),引疾告归。世宗即位后,于嘉靖元年(1522)被召入京。次年,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因议"大礼"冒犯了世宗,罢职返乡,潜心于研治学问。十八年,重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乞归。卒谥"文敏"。著有《洹词》和《彰德府志》。

与小颜巷

3

穿过熙熙攘攘的闹市,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中,终于来到了小颜巷。小颜巷的路面刚刚重铺过,巷子里的民房大多也修葺一新,但老街固有的古朴韵味犹存未减。炎炎烈日之下,小巷内一片寂静,越发透出这条小巷的仁礼厚重之感。在小颜巷里有一座崔铣祠,这是为纪念明代大儒崔铣所立。在祠堂门前,记者见到了崔铣的后人崔学海。崔学海告诉记者,崔铣祠堂前后共有三个院落,现在院里住的都是崔氏后人。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崔家成了当地大家族,粗略算算少说也有七八十口人,年龄最长的已近90岁,可喜的是家族内大多数人还都住在小颜巷。没有塑像的祠堂站在崔铣祠的头道门前,笔者看到门上的漆皮大多已经脱落,门梁也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纹。祠堂青砖青瓦,显得朴实无华,倒也符合崔铣的品行。只是院内有些凄败荒凉,实在令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代名儒崔铣的祠堂。崔学海告诉记者:“很早之前,崔家的几位老人曾聚在一起,商议整修崔铣祠。当时祠的很多地方都漏雨,甚至一场大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仕途生涯

4

生涯可谓一波三折,先后有三次被贬谪,但其处事泰然的心境支撑着他站起来,坚持到最后。

公元1505年,崔铣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任职,参加《孝皇实录》的编写。虽然崔铣官职不高,但他却不愿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当时,宦官刘瑾专权,一手遮天,大权在握,但凡不顺他意者统统遭受打压,动辄贬官为民,甚至囚禁流放。朝中大臣见之视若猛虎,许多官员对他阿谀奉承,见之伏谒跪拜,独崔铣见刘瑾长揖而已。刘瑾为此大怒不止,欲加罪于他。可是崔铣做事谨慎,待人友善,始终没有让刘瑾抓住把柄。有人提醒崔铣,不要再和刘瑾横眉冷对,以免遭到莫须有的罪名。崔铣却说:“铣安义命久矣!”四年之后,《孝皇实录》编写完毕。刘瑾假传圣命:“史臣未练政体,各升俸一级,调部属州县。”明升暗降,把他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崔铣到南京上任后,很快就遇到了一桩大案。南京属地苏、松等府粮长管理米库,每年都要将收缴上来的新米留下,换进去一些已经霉坏的陈米,从中

展开阅读全文 ∨

重要著作

5

公元1517年,崔铣首次被罢免,回到家乡安阳,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由于他知识丰富,才学广博,彰德府郡守陈策委托其编修《彰德府志》。崔铣修志态度严谨,实事求是。由于安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战乱,安阳都要深受其害,所以大部分史料已经残缺不全。崔铣努力搜集资料,在参照宋《相台志》和元《相台续志》的基础上,查阅大量史籍,保证了《彰德府志》的真实可信性。《彰德府志》全书共八卷九志。崔铣在《序》言中说:“夫志者,郡史也,备物垂轨。不轨不物,眩观惑乡,虽文,奚用哉?故《地理》稽实而黜附会,《建置》遵制而明则,《田赋》以恤隐,《祠祀》以正典,《官师》均列而信教,《人物》、《选举》上行而下秩,《宫室》刺奢,《杂志》辅化。崇正义而黜异端,捐浮冗而简确,然后府事稍可诵览。斯窃取诸君子之志焉。”此言此语,表现了崔铣一丝不苟的修志观。《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颇为严谨”,实乃允当之论。《彰德府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