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刘谦初简介

刘谦初

(山东平度烈士)
更新时间:2019-07-25 16:49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谦初

别名:刘德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平度县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31.04.05

毕业院校:北京燕京大学

主要成就: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 《燕大周刊》副主编

入党:1927年1月

人物经历

2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后改为谦初,化名黄伯襄,田庄镇人。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人。父亲为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作“光”,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有一番作为。

刘谦初8岁开始,先后在私塾和高等小学念书。

1913年春天,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任学校青年会干事。

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联合13名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后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刘谦初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在大学里,刘谦初继续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对所学功课无不细心研读,他的作文时常成为范文被当众朗读。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21年预科结业后,因经济困难,无力升本科,回黄县崇实中学任教。因参加征文获奖,被保送去北京燕京大学文理科深造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事迹

3

燕大的高才生

青少年时代的刘谦初,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平度知务中学、平度师范学校读书。他喜读历史上治国明君和改革家的论著,喜读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词,而且喜欢写诗词。如袁世凯称帝时,他曾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写一首讨袁词:“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在同学中广为传诵。

1918年至1920年,刘谦初在齐鲁大学预科班学习。毕业后,因家境不好,不能继续深造,便到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基督教上海圣教书报公会以《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为题举办的征文活动,他的文章被评为第一名,因此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学习。在燕大,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故事

4

毛泽东和刘谦初曾和他对亲家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张文秋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感觉获益匪浅。

刘谦初陪妻子到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热情招待了他们,尤其是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举着小手抓红枣、花生去送给客人,结果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毛泽东听说两人新婚不久,幽默地说:“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

张文秋详细汇报了京山县农民运动的情况,毛泽东认真听取后给予充分肯定,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还纵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的局势。毛泽东的真知灼见,使二人顿觉眼前亮堂,思绪开阔,由衷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927年4月29日,刘谦初接到紧急命令随军北伐,张文秋留在故乡继续战斗。他们这一别就是两年。其间,刘谦初先后调上海、福建等地从事党组织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